前陣子一位服務業的朋友A向我訴苦,她因上班穿著過於休閒而被客人投訴,說她缺乏專業形象。她委屈的說:「上班穿得休閒有錯嗎?我又不是去約會,為何要盛裝打扮?況且我已婚且是兩個孩子的媽,平常做家事已經很累,根本無心打扮。」

職場形象被抱怨,小改變帶來大改變

某次下班約吃飯,她請我評價她的上班穿著。她穿的是布鞋配T-Shirt,整體風格極為居家。為避免傷她顏面,我委婉的表示:「休閒穿搭能節省準備上班的時間,但擔任櫃檯總機,就代表公司門面。可以調整一下穿著,這對升遷也有幫助。」

我建議她改穿襯衫、包鞋,若需要更正式,則可搭配簡單的西裝外套。她做了幾個簡單改變後,果然沒再被客訴。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像A一樣,自認努力工作卻忽略穿搭細節,給人不修邊幅且不專業的印象。根據我的觀察,主管發現部屬穿著不得體,可能不會直接指出,但這不代表他們沒在觀察或不在意員工的外在形象。

公司沒規定專著,為何不能隨意穿?

剛畢業那年,我在科技業任職,工作主要是數據分析以及和國外溝通,不像服務業需要每天面對客戶。公司沒有硬性規定穿著,同事們多半穿得較輕鬆。年輕不懂事的我,有時會先穿上晚上要運動的服飾去上班。

某天,主管突然叫住我說:「你雖然主要做數據分析、和國外溝通,但既然職稱是specialist,即使不是主管職,也應該展現專業形象。以後能否穿得體一點?」被訓斥一頓後,我徹底醒悟,不再穿得太休閒上班,還主動向形象老師學習穿搭,後來也在公司獲得管理職機會。

分享這個故事,並非鼓勵大家添購名牌衣物,或投入大筆金錢改頭換面,而是提醒:如果希望職涯更順遂,迅速獲得專業認可,甚至志在管理職,就應該「看起來像」專業人士。

穿著要配得上職銜,第一印象影響深遠

有位業務主管,外表乾淨整潔、笑容可掬,穿著高質感襯衫、西裝褲與皮鞋。我私下問他:「你的襯衫很有品味,但每天這樣穿不累嗎?」他親切的回答:「穿成這樣,才能配得起公司給的頭銜。」

這番話很有道理。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A.S.Lochins)曾研究,第一印象的形成只需45秒,一旦形成就會在人腦中占據主導位置,即「首因效應」。無論第一印象源自何處,人們總會不自覺相信:初次接收的資訊是最真實的。

若你首次見面能展現出專業形象與魅力,即使後來出現小失誤,對方通常不會太計較。反之,若初次印象不佳,這種負面觀感會長期影響你在對方心中的形象,後續努力也難以彌補。尤其在注重形象的行業中,專業的穿著更能幫你快速獲得認可,為職涯發展奠定基礎。

也有研究指出,初次留下負面印象後,需要8次正面印象才能洗白;但現實職場中,沒人會給你8次機會!就像被客訴的A,必須努力改變穿著才能扭轉局勢,讓人對她刮目相看。

實用建議與購衣心法!善用4P原則提升職場能見度

說了這麼多,來幫大家總結一下各行各業的穿搭原則,希望幫助大家找到自己獨特的品味並展現專業度。我建議:

  • 金融業、法律或會計事務所、管理顧問公司:以商務正裝或套裝為主。
  • 設計、廣告工作:標準較寬鬆,能表現個人風格的服裝基本上都可以。
  • 行銷企劃、公關等職務:工作相對自由,可選擇比正裝更輕鬆一些,但又不到便服程度的「商務便裝」。
  • 科技產業:可穿著較休閒,以自在為主。

當然,這僅是大方向,實際風格應以企業文化和工作性質為參考。我建議平時都以商務便裝為基礎,但可在公司常備一雙得體的包鞋和有質感的西裝外套,臨時需接待長官或重要客戶時能隨機應變,給人好印象。

另外,強烈建議購買3到5套有品質的上班服裝,別為省錢買網購的劣質便宜衣服。網購衣物無法試穿或確認材質,容易買到品質差且易皺的衣服,洗幾次就不堪使用。

較好的做法是將買10件衣服的預算,用來購入一件高品質衣物,或在換季特價時購買,雖然當下花費較多,但好衣服能穿更久。

最後,可以遵循4P原則,提升職場能見度! 

  • 專業(Professional):展現企業需求和職務專業形象。
  • 賞心悅目(Pretty):合宜穿著、整潔打扮是主管對員工的第一印象。
  • 實際(Practical):務實的打扮和言談,符合自身身份。
  • 個人風格(Personal Style):展現個人魅力,讓主管留下深刻印象。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