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3歲的老先生,中氣十足的解釋飛航控制,這種場景實在不多見。講者是彼得.摩頓,波音的美德守護者。2019年年底,他在西雅圖的波音退休人員之家,向一屋子的聽眾演講。

這是摩頓和昔日同事合作的推廣活動,但時至今日,驅動波音獨霸的團結默契,已耗損殆盡。過去1年,摩頓花很多時間寫信給時任波音公司執行長的丹尼斯.穆倫伯格和其他高層,談波音內部「失能的孤島心態」、「溝通斷裂」,但從沒有收到過回信。

到了2020年,情況更糟。

無情的調查進行了近1年,穆倫伯格被開除,737 Max的停產更是代價高昂。經過這一切,波音已受了重傷。

新冠疫情很快變成新任執行長卡爾霍恩的危機,他為了處理後續效應而焦頭爛額。但狄法吉歐等眾議員認為卡爾霍恩和穆倫伯格根本是同謀。這些眾議員想知道,波音對前737 Max技術機師福克納(Mark Forkner)的即時通訊內容秘而不宣,卡爾霍恩知道多少?他什麼時候看到這些內容?

1月29日,CNBC訪問卡爾霍恩時,問到了這個問題,他回答得很含糊:「我們發現得太晚了。」卡爾霍恩暗示,穆倫伯格除了欺騙大眾,也欺騙了他還有其他董事。他說,「媒體都說我是知情人士,如果我稍微改變一下這個說法呢?如果我說,我們看到的是同樣的事,只是我的位置比你們更接近而已呢?」

1個月後,曾和福克納共事的機師被叫進辦公室,閱讀一份事先準備好的聲明,然後開始休假。這個舉動顯然是自保策略,要讓那些機師的交談看來像獨立事件,趕快和那些蠢事切割。(卡爾霍恩在一次記者會上說,機師間的即時通訊談到的是波音小眾文化,不能反映實際狀況。)

而負責開發737 Max的經理們,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照樣升官發財。

疫情全面肆虐前,2020年3月10日,衣航空難週年紀念日。波音和罹難者家屬間,有種很不舒服的合作關係。

負責公關的基亭,在衣索比亞航空公司會見罹難者家屬代表。基亭說,波音願竭盡所能,讓家屬覺得紀念活動有意義。但很快的,基亭接著宣布活動的原則。波音只會支付每個家庭兩位代表的費用,還要求所有家屬週日飛到,週三離開,沒有例外。在他慷慨的開場白後,這些限制顯得格格不入。

波音承諾提供1億美元協助家屬和社區,現在卻像管理企業收益一樣,設下各種限制。現場目擊者說,基亭只是為了降低波音出醜的機會。

波音承諾的財務補助協商,氣氛也很差。罹難家屬麥可.司都莫和負責發放補助基金的律師肯.范柏格在華府見面。司都莫提到女兒曾在大學校友活動上見過范柏格。范柏格說,「噢對,我記得,你女兒好嗎?」司都莫簡短回覆:「她埋在衣索比亞阿迪斯阿貝巴地下50英尺⋯⋯。」這表示,范柏格沒有了解司都莫的家庭狀況,但他對此失態完全無感。

週年紀念前,卡爾霍恩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的談話,也讓家屬心痛。他把這一連串的麻煩,歸罪於前執行長穆倫伯格,「老實說,情況比我之前想像的嚴重得多,這也顯示波音領導層的弱點。如果有人追逐股價像追天邊的彩虹,那一定是他了。」

他也暗指,印尼和衣索比亞的機師,確實也有問題,因為這些機師,「在經驗上,和美國機師,相差不可以道里計。」他的態度顯示,波音還是沒能從飛機設計缺失中汲取教訓,這讓人更加痛心。

3月11日,波音股價已下跌了50%,因為各地機場和市區都空無一人。到了4月,世界正值封城高峰,各航空公司機隊有2/3都停飛。這對波音和卡爾霍恩當然很棘手。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就像卡爾霍恩自己承認的,新冠病毒也開創了新的機會:波音的醜聞退出了報紙頭版。它不再是不入流的企業,反而成了國家危難中,保住10幾萬人生計的美國製造業者。川普就曾說:「我們不能沒有波音。」

同時,波音還因為國會的一項授權而受惠,就是國會將撥款幾百億美元,協助美國航空公司支付薪水,而這些業者,都是波音的大客戶;波音的老主顧美國空軍也默默伸出援手:同意釋出8億8200萬美元的扣款給波音。

卡爾霍恩有機會把波音砍掉重練。他7月時說,「我們從沒有現在這種機會,可以同時評估短程和中程目標。」

那年夏天,兩位資深參議員跨黨派提出了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改革法案,聽起來非常強硬,但在波音工程師和罹難者家屬眼中,還是無法撼動FAA屈從波音的現況。

FAA改革法案讓波音「球員兼裁判」繼續主導監管飛安工作。最突兀的是,他們保留了FAA轄下的波音飛安監督辦公室,FAA在這個辦公室配置了40人,要抗衡波音的1500名工程師。

這表示疫情使各界放鬆了對這件事的監督力道,全球對波音的窮追猛打已消失殆盡。

一位知情人士說,波音高層會在跟客戶的合約裡加上最低安全標準這一項。且為了充實全球輔導機師的陣容,雇用了160位機師,一起執飛復航後的飛行任務。

但這些機師來自機師派遣業者,也就是「流浪教官」。當時雇用流浪教官時,引起了波音機師的憤怒,也使工作氣氛惡化,溝通受阻,最後使波音陷入一團混亂。如今,卻雇用更多流浪教官在全球訓練機師。

工程師工會執行長芮伊.葛佛斯說:「設計生產飛機的波音人員和實際執飛的航空公司間的關鍵協調角色消失。航空公司和監管機關都以為,波音派了自己的教官來訓練機師,但其實是派遣人員頂替的。」

10月,卡爾霍恩完成波音長達10年的遷移計畫,把生產挪到工會力量薄弱的南方。他以史上最快的速度、最強的力道,完成「每一件事情」⋯⋯。

小檔案_書名:死亡盲飛

作者:彼得.羅比森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2年7月16日

彼得.羅比森 簡介
現任彭博與彭博商業週刊調查記者。曾獲Gerald Loeb Award傑出商業和金融新聞獎與4座由美國商業編輯和作家協會頒發的最佳商業類獎。他曾是1990年代波音收購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時的記者,《死亡盲飛》整理了他多年來的第一線觀察,訴說一段悲劇性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