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講話比較直啊!」「您別介意啊!我喜歡直話直說」「我這個人,不太習慣說『好聽話』⋯」職場走跳,我們都曾從別人口中聽過類似的話。

工作場合,常有需要給意見的時候,有時話不小心說得太過、語氣太直,為了給自己留點餘地,我們也會在話尾補上這樣一句話,期待對方因此原諒我們的「心直口快」。但多補的這句話,往往起不了正面作用。

「我講話比較直」是一種低情商回饋

劉潤舉過一個例子解釋這個情境:孩子考試考壞了,你會說:「我這人講話比較直啊!你真的沒救了!」還是鼓勵他:「一次考不好沒關係,只要進步,就不浪費一次考試。」對於真正關心的人,你會選擇你的語言,為他著想,從他的角度出發,與他共情。

職場上,有非常多意見回饋的場合,舉凡求職面試、邀約客戶,會議上檢討營運、年底時績效考核⋯⋯這些回饋和指教,不僅關係到加薪、獎金與升遷,也和我們的自尊息息相關。

接受評價、給予回饋,是職場一大挑戰。即使深知對方亟需誠實的回饋,但執行起來卻非常困難。我們努力說出真實想法,結果卻不盡人意:要不是同事惱羞成怒,就是讓對方更沒動力。

主張意見、給予批評的時候,與其潦草補上一句「我這人比較直」,不如在發話時就選擇更高情商的回話方式。同樣的建議,換一種說話方式,得到的結果大不相同:聰明回饋,讓人能夠接受;直白發難,卻可能讓人發飆。以下整理3種給予回饋的情境,換個說法,能讓溝通更順暢。

你可以這樣說

1.爭執對錯

(X)「你這樣說不對。」
(O)「我不認同你的建議。」

這兩句話看起來差異不大,但前者會讓對方開始解釋自己的論點為何正確,而後者僅代表個人想法,雙方會轉而討論意見分歧的原因,由此開啟對話,不至於演變為對錯間的爭執。

2.各說各話

(X)「你是個自我中心的混蛋。」
(O)「我覺得不受重視,所以現在無法專心聽你的回饋。我希望能先討論彼此的感受,再討論回饋本身。」

在受到刺激而主張意見時,我們很常掉進切對話軌道的陷阱。最常見情況,就是在對話中出現兩個話題,雙方各說各話,討論熱烈,話題卻沒交集。因此要留意討論的話題,將不同主題放上各自的軌道。

3.自我錯誤

(X)「胡說八道,我才不是這樣。」
(O)「這些回饋讓我有點難過,我心中想像的情況並非那樣。」

從對方回饋中,聽到不符合自我認知的說法時,會很難馬上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我們可能會表現出過度的絕望、不安,或想將回饋拒於門外。這時,先不用急著指出對方說法有誤,只要先主張對方的資訊不符合你的認知,並告訴對方,你需要花些時間釐清,就不至於落入情緒失衡的狀況。

*本文經整理參考自《謝謝你的指教》(先覺)、「劉潤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