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中國社群平台)微博上關於「同事間有必要交心嗎?」的話題引起眾議。其中有個讚數很高的回答說:「成年人的社交都會默契保持距離,彼此慢慢試探,若是察覺到對方並沒有進一步成為好朋友的意思,就快速止損。」

一語道出職場人際關係的脆弱。在職場,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孤島,工作上需要得到同事的支援和幫助,共同完成工作任務;情感上需要同事的欣賞和認可,找尋志同道合的朋友;內心不願孤獨又怕真心錯付。

在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的職場,我們一遍遍去試探,以便拿捏好社交的安全距離。

關於職場交心的話題,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說過一句很硬的話:「你工作是來賺錢的,不是來交朋友的,如果能交到朋友那是驚喜,交不到朋友那才是正常的。韜光養晦很重要,做好自己的業績,任人評說。當你有了成績,自然會有人主動成為你的夥伴。」

作為職場人,需要理性去看待交心這件事,保持清醒的頭腦,學會分析職場交心背後隱藏的成本,配合自己內心的社交需求,便能淡然從容面對交心這件事,如魚得水般遊歷於職場。

職場交心,是一場宏大的背景調查

「我不想在工作之外的時間看到任何一個同事或主管的資訊。」「只談工作,不要跟我談生活好嗎?」「我工作只是來賺錢的,不是來跟誰交朋友的!」……這樣的聲音我們都很熟悉,相信說這些話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過踩坑或跳坑的經歷,感受過職場政治、人際關係的不友善,這讓他們如臨大敵,時刻穿著盔甲防範著突如其來的傷害。

白帆是某集團公司的行政經理,性格開朗,為人和善,經常沒事就喜歡跟同事聊聊天,深得同事喜歡。可這才入職5個月,就被部門總監約談,委婉暗示他要做好離職安排。他整個人都傻了,不知道工作哪裡出了問題。

在總監的含蓄提示下才知道,原來行政前台那個漂亮的小姑娘是老闆的侄女,而他在小姑娘面前為表現自己的優秀,說了許多對老闆不利的話。本以為能收穫小姑娘的芳心,沒想到收到的卻是離職信號,這就是沒有做好背景調查就亂許「芳心」惹的禍。

古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不只適合官場,同樣也適合複雜的職場。在沒有搞清楚同事的背景情況,就急於託付真心,終究只是錯付。

我在剛工作時,也被職場交心的背景調查震撼過。公司有位小男生,其貌不揚、高中學歷,但似乎所有部門的主管跟他關係都非常好,甚至偶爾還會送點小禮給他。百思不得其解,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知情人士才告訴我,這個男生是老闆兒子的好朋友,大家都是透過他進行資訊的傳遞和輸出。

職場關係背景調查是成熟職場人的必修課。摸清同事的實際情況,理清關係的來龍去脈,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才能不動聲色、波瀾不驚去處理好關係的尺度,避免真心的錯付。

職場交心,這三大成本,你一定得懂

1、職場交心,首要考慮情緒成本。

眾所周知,工作時間在人生中占比至少1/3,我們與同事相處的時間甚至超過與家人的相處時間,能在工作中交到真心的朋友是人生一大幸事。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職場同事的綜合素質和認知水準是參差的,摩擦也是常見的。

情緒就是在人際互動中產生的,與正面的人相處,快樂的工作,得到的就是「情緒收入」;與負面的人為伍,焦慮揪心地工作,得到的就是「情緒成本」。

在職場付出真心後,會不自覺得地模糊工作中與對方相處的角色,你的期望值就會升高,希望對方能在某項工作上幫助你,隨之而來的「情緒損益表」便會因你的患得患失而動盪起伏。一旦對方給予你否定,你的情緒會產生巨大的內耗,勢必沒辦法集中精力專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2、職場交心,要考慮機會成本。

身處職場大環境,充滿競爭和利益牽扯,處處都在做選擇,而選擇就意味著產生「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當我們做出一個選擇的時候,而不得不放棄另外一種可能的事情或物體,而放棄的事情和物體的價值就是所謂的「機會成本」。

舉個例子,我和同事小陳是好朋友,主管請小陳做一份PPT要求2小時內完成,按照小陳的平常水準,他需要至少4個小時完成;而若把這個PPT給我做的話,只需要1個小時完成,那相較來說,小陳當然希望作為好友的我可以幫忙一把。

而若我把小陳的工作接過來,我自己手上有個10萬的專案訂單需要在2小時內處理,那我幫小陳做PPT這件事的機會成本就是5萬。

遇到這種情況,幫忙自然可以穩固友情,但會提高機會成本;不幫就會造成關係的嫌隙,之後就再也不可能晉升為有深度關係的朋友。這便是職場上不夠瞭解和平衡交心所導致的機會成本。

3、職場交心,還要考慮投機性成本。

投機是為了達到目標而不擇手段,可以急功近利、可以巧言令色或者阿諛奉承,甚至透過犧牲他人利益來實現自己的利益。

小何是公司的採購員,供應鏈專業知識扎實。在降低成本、提增效能方面時常會有好的想法,他都會與同部門的小徐分享,兩人交情甚好。在一次採購系統大會上,小何被主管點名報告,結果他不善當眾表達,支支吾吾,表達缺乏邏輯性。這時小徐站起來補充,很有條理地做了整理,並特意強調這是他整理兩周得出的結果。

這讓小何大跌眼鏡,明明是他前天才與小徐討論的觀點,何時變成小徐統計的結果?真是應了那句「不到關鍵時刻,真正敵友難辯」。

我們常說職場如戰場,在工作中我們會遇到不同類型的人,職場中同事關係是市場規範下的關係,而不像生活中的朋友是社會規範下的關係,市場規範下聚集起來的同事,具有競爭性和強制性。

在這種環境下的交心,就像資本市場投機一樣的道理,成功的概率太低,更大的可能是損失慘重。

職場無需「宮心計」但你也別太天真

在電視劇《我不是精英》中,鄧家佳飾演的韋晶入職BM大公司,總是搞不清楚狀況,抓不到工作重點,也分不清回報關係,為了和老員工做朋友,得到他們的認可,經常被欺負也照單全收。

劇中有個橋段,老員工讓她去清理雜物間,還不給搭貨梯,她穿著高跟鞋把箱子從3樓搬下去,累得氣喘吁吁。被老員工嘲笑,還被上司Miss廖嚴厲告誡:「職場靠的是能力不是體力。我花8K(編按:人民幣)工資不是讓你做清潔和搬運工的工作,你要搞清楚,你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職場中遇到三觀相合的同事,當然可以交心,但要有清晰的底線,注意言行舉止不越界,有些禁忌千萬不要去碰。如千萬不要議論和吐槽別人,更不要跟同事抱怨自己的主管和老闆,有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說不定某天你說的話就成為別人攻擊你的武器。

但也不必謹慎過度,日常可以聊聊娛樂八卦、家長裡短的話題,談談近期自己看的書籍和電影,同樣也能拉近同事之間的距離。

把工作和個人情感做好歸類,在工作拍檔時大家是好同事,工作之餘大家是好朋友,一舉兩得。職場並不是洪水猛獸,日常工作中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宮心計」,只要你別太天真,還是可以和同事交心的。

願你做職場的智者,心存善念、真誠溫暖地去面對每一位同事,慧眼如炬地看穿劇情外的戲碼,終將交到真心的朋友。

*本文經微信公眾號「智聯招聘(ID:zhaopin-com)」授權轉載,原文:因為和同事交心,我最終辭職了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