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後,每個人每天都要花大半時間在工作,就算是一個無須加班的「朝九晚五」工作,那也是一天8個小時——佔據一天三分之一的時間。除此之外,加上通勤、吃飯、睡覺的時間,一天當中真正留給自己的時間所剩無幾。

因此如果一個人無法從工作獲得「成就感」,那就很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彷彿活著就是為了工作,其他時間用來的通勤、吃飯、睡覺,居然還是為了支撐毫無意義的工作。

如何獲取成就感?那就必須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不僅能更輕鬆發揮自己的能力,還會成為他人景仰的對象。因此找到自己的天份,在工作中,甚至放寬到人生整個長度,都是至關重要,並且影響人生幸福感的重要之事。

選工作應該找到長板,而非補足短板

很多人其實在做不適合自己的工作而不自知。學生時期我們很習慣一定要「補強弱點」,成績才能大幅提高(的確這適用在學生時期)。然而出了社會,在不適合自己的領域不斷補強,你不但會做得很辛苦,也很難超越有「天分」的人輕而易舉就能達到的高度。

相反,在天份上努力,能讓人充滿魅力,並且花更少的力氣,達到更大的成效,更容易在職場脫穎而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不是所謂的「天才」、「智力超群」的人,才值得被說自己有哪方面的天分。據我觀察,天賦恰恰是「發揮自如,卻不自知」的能力,你在某個領域能輕鬆的做得比大部分人更快、更好,但不一定需要你成為那個領域的Top 1%。

大家經常忘記就算是天賦,也需要練習。因此你不需要擁有前1%的天賦,只要你勇敢探索,找到「天賦」,把它作為自己的重點發展方向,最終成為自己的「專長」,並成為在職場上站穩腳步的「必殺技」。

從小到大在東亞的教育下,我們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在尋找自己的天賦,大部分時間都拿來做題和考試。因此大部分的人的職業選擇,大多都是根據大學的科系,所對應的職業。

累積了第一份工作經驗,再根據前面一份工作經驗,再找到與之相關的工作,這樣的結果是選擇的範圍越來越窄。假如沒有在職業早期,有意識調整到合適自己的工作,那之後就更難做大幅度的調整。

在不確定自己天賦時,我選擇「管理顧問」作為我的職涯起點,一方面是因為管理顧問能接觸到各種不同行業和細分領域,給予我未來職業選擇的彈性,另一方面是管理顧問的日常工作更多樣化,接觸面廣的情況下,我能很快發現我做「哪些工作更得心應手、哪些工作做得很痛苦」。

如何透過自我覺察,找到自身天賦?

國高中時,我總是會在老師的推舉下,獲得許多登台機會,演講、朗讀、說故事比賽等,經常會有我的身影,這可能是我的天賦。然而我不敢肯定,也不知道工作場域是否需要這種天賦,這能為團隊產生什麼價值?

在工作中,我逐漸確認了我的「表達天賦」,以及這個天賦該如何發揮在實際的工作場景。以下是我用的方法做天賦確認:

1.觀察自己最經常被誇獎的是什麼

例如:我曾多次被不同主管稱讚,口頭表達能力充滿自信、面對客戶無所畏懼。獲得專家的肯定,比來自親戚好友的肯定,更讓我明白,原來我的口語表達確實過人,且能應用在與客戶的匯報上。

2.觀察自己做怎樣的工作最享受

例如:我在工作中最享受的是有自由發揮空間的工作內容。例如做簡報,主管不給我預設框架,讓我自由發揮,最後的產出往往不錯,並且我也非常享受從零到一創造的過程。

3.觀察自己做哪些工作最痛苦

例如:我對於重複性的工作、無法直接看到成果的工作內容,容易感到不耐煩。比方說搜索二手資訊,雖然了解市場資訊很重要,但是因為距離專案成果的距離還遙遠,我更難從中找到價值。

透過這個觀察,讓我更加肯定,我更適合做「台前」的工作,而不是「幕後」的工作。如果我常被分配到「幕後」的工作,例如市場研調、數據分析,會讓我覺得「被擺在了錯誤的位置」,也就難以在工作上獲得滿足感。

瞭解了自己的天賦後,我更主動的去爭取能發揮我「天賦」的工作內容,經過不斷的練習,將天賦逐漸轉化為「長處」。同時,也因為是自己的強項,表現的得心應手,反而在職場上的評價更加出彩,主管也願意釋放更多適合我的工作內容。

如何利用工具方法,找到自身天賦?

如果你想進一步透過工具方法,確認自己的天賦,我非常推薦《獨立工作者:現在開始為自己工作》的「工作重要度:適合度4象限」。

這個方法鼓勵你將平日裡所做的工作內容,進一步拆分,並用兩個維度評級:

  1. 工作適合度:這個工作內容適合自己的個性嗎?
  2. 工作重要度:這項工作內容對公司的重要性如何?

利用這個評級,所有的工作內容會被分類到4個象限:專案區、壓力區、興趣區、雜事區。

落在專案區的工作:指工作內容受到公司重視,同時又符合你的興趣和能力,這類型的工作是你最應該側重發展、逐步發展成自己的專長。

落在壓力區的工作:指工作內容本身對公司很重要,但是不符合你的興趣,或是不是你的優勢,因此做起來會覺得辛苦。但是因為工作的重要性,依然要花較多精力。

落在興趣區的工作:指你本身做起來有成就感的工作內容,然而目前並不受到公司重視。雖然目前不受到重視,但不代表將來不會,說不定跳了槽就成了別家公司的重視領域,因此不應該只把它當興趣看待,也應該花適當的精力在上面持續進步。

落在雜事區的工作:指不受公司重視,自己做起來也無成就感的工作內容。應該在這方面少花精力。

將所有的工作內容都分好類,你將會發現最應該得到重視、專注培養的是落在專案區(P)及興趣區(H)的工作。專案區的工作附加價值最高,同時也是自己最擅長的工作;興趣區的工作具有熱誠,雖然當下價值產生不明顯,但是未來可能大放異彩。

假如我們有意識的將資源和時間都灌注在專案區和興趣區的幾個重點工作內容上,這幾個重點將逐漸變成自己的專長,變成無可替代的「必殺技」,也是你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站穩腳跟的基石。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最怕像一個無頭蒼蠅一樣努力,把所有的精力平分給所有的工作,假如太多精力投注在雜事區的工作中,你的能力也將不會有太大提升。

「工作重要度:適合度4象限」也可用於評估自己職涯發展的下一步,應該內部轉職、跳槽,還是轉換跑道?

假如將你的工作現狀繪製到這個象限表之後發現,你的工作內容大部分落在專案區,那你可以繼續留在當前的工作,強化專業能力。

假如你的工作落在壓力區比較多,也就是做的大部分是你不擅長的工作,但是考慮到你曾經在公司工作的重要性,你可以考慮內部轉職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的部門。

假如你所做的事情大部分落在興趣區,代表在現在的公司,你的才能無法做出很好的展現,不如跳槽到更加重視你能力的公司,或是自己創業。

假如你所做的大部分是雜事,那就要考慮盡快轉換到不同跑道,早點累積重要性高又適合自己的工作,才能盡快累積自己的實戰經驗和磨練必殺技。

我在第一份工作的不同時期做了2次這個象限表,由第一次較多工作落在壓力區與專案區,到後來由於產業和經濟衰退的關係,工作內容更多的落到了興趣區與雜事區,使我產生轉換跑道和自己嘗試創業的想法。

因此這個象限表不代表只需要做一次,可以隔三差五就拿來衡量目前的工作狀態,選擇相對的應對方案。相信我第一份工作就找到自己的天職工作是少數,祝福大家能夠用以上方法,在工作當中找到天賦,為自己的職涯做好穩妥的下一步。

*本文摘自劉懿璇出版《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

書籍簡介

《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

作者:劉懿璇 Eve Liu
出版社:劉懿璇
出版日期:2024/10/25

作者簡介

劉懿璇 Eve Liu

Z世代;從小輾轉於兩岸成為「第三文化小孩」;曾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訪問學者;香港浸會大學畢業後赴全球頂尖商學院 INSEAD 攻讀管理學碩士。畢業後在新加坡醫療領域的管理顧問公司擔任商業分析師。現以全球公民自居,信奉「人生是來體驗的:應在生活的地方工作,而非在工作的地方生活」的理念開啟「遊牧生活」。致力於解構「社會現況」,摸清「底層邏輯」,擬出「最佳策略」。

核稿編輯:倪旻勤
責任編輯:湯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