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時,很常被問「如何規劃職涯發展」。大數據資訊分析平台Splunk的人才招聘總監Shreya Iyer提醒,不管如何,在換工作時,要記得和新公司討論自己的「職涯發展」!因為職涯不是我們說了算,而是「多方互動」的結果,包括和同事、公司以及大環境的互動。

Splunk在2021年的收入是26.7億美元,共有7000多位員工。在Splunk工作11年的他從招募人員成長到擔任管理職,讓他對人們的「職涯發展」有更深刻的了解。Iyer認為,職涯發展需要人們對自己的職業目標有想法,再加上能支持這些想法的主管及鼓勵向上的公司文化才能成功。

當我們回顧自己的職涯時,不會記得曾寫過的電子郵件或做過的投影片。會讓我們有所印象的是,同仁們如何看待我們的產出,以及與同仁們一起打拚的經歷。所以,我們不能只是埋頭苦幹,而是要找到合適的公司與主管,才能掌握自己的職涯,打造出合適自己的角色。

想認真發展職涯的人,Iyer建議轉換工作時可以用下面幾個面向,評估一家公司是否適合自己。

1.給自己空閒,搞清楚在職涯中想要什麼

雖然這是一個簡單且常見的建議,但它非常有效。忙碌的工作會讓我們產生恐懼與焦慮,這對思考職涯發展沒有幫助。Iyer發現自己在度假時,都會想到對職涯發展有幫助的點子,因為在不必為工作、電子郵件、即時訊息和會議通知而分心的狀況下,才能專注於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例如,我們在尋找什麼,以及對我們來說什麼是重要的。

當我們開始尋找工作的動力時,我們也要記得,動力不僅是頭銜或更高的薪資。當年Iyer在面試Splunk的職位時,其實已經有另一家公司願意聘用他。但Iyer和Splunk當時的人資主管電話面試時,聽到背景有小孩跑來跑去的聲音。原來,主管當時正在照顧她的侄兒,而這讓Iyer覺得非常溫馨,讓公司更「人性化」。

另外,在面試的過程中,人資主管說:「雖然我不是創辦人,但Splunk不只是我工作的公司——它是我的公司,我把它當作自己的公司。」這句話引起Iyer的共鳴,因為他父母也擁有一家小企業。這些都讓Iyer覺得這家公司會將員工當成家人,和他想要的是一致的。於是他最後選擇了Splunk。

那些不清楚自己在5到10年後想要什麼的人,Iyer建議先思考3個問題:你擅長什麼、喜歡什麼、這可以如何運用在工作上。例如,擅長寫作的人,可以成為律師或從事公關工作。接下來就可以思考自己對律師還是公關比較有興趣。

有了答案後,接著可以找一些正在從事類似工作的人聊聊,以得到更多資訊。你可能會覺得沒有人願意浪費時間和陌生人討論他們的職業,但Iyer認為,如果有人稱讚他的職業很有趣,並表示想要了解如何能開闢出類似的職涯,那他會願意花一些時間和對方聊聊。

2.預先做好研究,找出適合的公司

當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下一步就是找一家可以讓我們發揮的公司。

在評估一家公司,特別是新創是否有前途時,Iyer建議先研究誰投資了這家公司。有前途的公司會吸引知名的人投資,甚至反覆投資。而這些資訊都不難取得。

另外,公司的領導層也是可以關注的對象。例如,當Iyer面試Splunk職缺時,他留意到公司的新任執行長是Godfrey Sullivan,一位曾帶領公司成功上市的管理者。公司換新的領導者,能夠顯示公司往哪個方向前進。

當然,最重要的是,深入了解我們想要應徵的職缺如何能隨著公司成長。例如,該公司著重尋找銷售夥伴還是建立自己的銷售管道?是否有採用雲端技術,以及加強資訊安全?有沒有全球擴張的規劃?在某個地區的職缺是不是比預期的還多?

只要多留意公司的職缺,就能夠找到一些資訊,讓我們在面試時能提出更具體的問題。例如,「請讓我知道貴公司的全球化策略?您是否有計劃要在日本開分公司?」

對於那些已成立一段時間的公司,可以看看公司既有的員工是如何成長。所謂「成長」,不只晉升和加薪,更重要的是,有沒有機會參與不同、更有趣的項目。這將讓我們知道在加入那間公司後,會如何影響我們的職業發展。

3.面試時,明確展示野心

找到能夠一展所長的公司後,接著就要在面試中確實的釐清研究結果,以確保理解和事實是否有落差。要達到這個目的,Iyer建議,不要迴避問一些尖銳的問題。

例如,可以詢問面試官覺得公司在未來1年、3年、5年,甚至更久以後會有什麼發展?了解公司目前的目標是什麼,而且針對這些目標有沒有明確的執行計畫?觀察面試官是否只在討論策略、原則和價值觀,還是有專注在執行這些事?

評估職缺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時,要看遠一點。我們必須詢問該職缺往後的發展是什麼。例如,如果面試的是中階主管的職務,就詢問面試官對於高階主管的要求是什麼。如果對方沒有辦法提供明確的答案,代表那個職缺的發展是不清晰的,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職涯發展。

Iyer的團隊中,就有一位同仁在面試中坦言,他希望有一天能成為公司其中一位總監,帶領一個事業部門。該同仁明確的表示他對目前的位置很滿意,但也表明他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想如何發展,最終目標是成為一名總監。

坦誠的表示想要晉升,對某些人來說可能難以啟齒,但是這樣做,能展現我們對於個人職涯發展的信念。這也代表我們願意為自己的工作承擔責任,所以在面試中應該直截了當表達自己的野心與渴望。

如果太擔心這聽來會過於刺耳,我們可以先說「希望我不會顯得太傲慢,因為這不是我的本意」,然後就接著說出想說的。預先為對方做好心理準備,先提醒對話可能會造成尷尬,就能讓對方更正確的了解,我們想表達些什麼。

*本文獲「創新拿鐵」授權轉載,原文:如何找到更好的工作?主動跟「自己」和面試官討論生涯規劃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