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團隊合作有衝突時,你會私下喬,幫彼此留下顏面?還是處理到最後煩了,直接下命令壓下這衝突?我想這是經營企業很關鍵的一環,要怎麼處理呢?

討論跨部門溝通之前,我們先看一下這段文字,假如要你畫重點,你覺得哪一句話最關鍵?

「他說,自己不願一聲令下解決、也從不『私下喬』,而是召集相關人開會。會議中,他們將數據列出,並沙推各種策略的結局,從中找到對團隊最好的解方。他說,唯有尊重,才有機會取得共識。」

我覺得最關鍵的是「沙盤推演各種策略的結局」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決策的分歧點,花了大部分時間思考往哪一條路走,但是最簡單的作法其實是,每一條路都往前走一點,再回頭思考判斷。

往前走一點就是沙盤推演,好的情況會是如何?不好的情況會是如何?不好的狀況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何時我們應該停損?或是往這條路走下去最棒的情況會是如何?

這些好與壞的思考,才是職場中最關鍵的鍛鍊之一:鍛鍊規劃與系統化思考。關於未來,誰能一眼看穿?誰能一語定讞?而是在下決策之時,盡量的讓思緒蔓延,往前進行,在思考中修正誤差。畢竟在思考中的修正成本為零,但是在現實中越晚修正,成本越高。

不過,商業運作不能只僅止於鍛鍊規劃與系統化的思考,我們應該也要懂得應對之道。當我們與其他部門的人發生衝突,有哪些方法可以處理?

一、會前會

跨部門會議,不要期許對方會放棄他們的立場。我常說聰明的人在會前會達成共識,在會議中公布共識。當我們希望在跨部門會議說服對方時,是做事邏輯的基本錯誤,當下你怎麼會知道對方部門目前的業務壓力呢?

在會前會先了解彼此的業務壓力,這時候你才知道要如何做出「對方現實中也可行」的基本方向。

二、讓價值說話

當然,我們也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就算知道對方壓力時,也硬要對方協助的時刻,這時候說真的就會回到「價值說話」的本質了。

一家企業都是要創造營收,或是優化成本,要是對方提案可以創造1000萬的效益,而你節省的成本只有200萬時,你就要放下自己的提案,因為這時候企業主肯定是以創造最大效益作考量。所以,當你客觀的評估之後,要是了解最終結果不會靠向你時,直接主動妥協還可以換得好評與一個小人情。

而什麼時候會換你上位?當你的營運思維與策略思維,成熟到可以規劃出更棒的企業效益,這時候我們才從容地拿下我們要的。

從企業的營運策略的角度思考,以下就舉兩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1.內部流程優化:看似沒有營收,其實是提升企業競爭力

如果流程優化,可以有效的加速結案時程一個半月,或是讓營運成本下降20%,我相信有很多本來無法合作的客戶,現在就可以合作了,這就是從成本思維走到營運思維的說法。

以一個客戶可以有300萬的營收來說,一年只要增加3個客戶的機會,就可以為企業帶來1200萬的獲利,這時候你的談判基礎就會被墊高,我們要懂得用營收說話。

2.關鍵客戶損失或是關鍵潛在客戶的價值

當所有的資源都放在服務既有客戶時,勢必會有營運的盲點,我們就可以從「關鍵客戶損失或是關鍵潛在客戶獲利」角度來思考。

像是雖然某些功能與企劃看似不重要,但是他可能是我們公司30%獲利來源的客戶提出的需求,優先權就會相對的提升,畢竟要是掉了這客戶誰擔得起?

又或是你可以從企業主的長期目標出發,像是一直想要打下的關鍵客戶需求被滿足,並從中帶來營收價值或是布局價值,也都會是有機會跳脫短期策略的格局。

三、決策之後,為人厚道

說穿了,在企業內都是在為同一家公司謀福利,彼此沒有競爭的意義,只是優先順序與短中長期的布局規畫而已。

有時候我們在會議中獲勝,卻失敗在市場中,造成公司內部的衝突,搶佔了公司資源卻失勢,很囧吧!

當對方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主動地為對方想一個下台階,即便之前搶了你的資源,我相信這時候才是這家企業最好的勝利,勝在之後彼此會有一個更好的溝通氛圍。

有些事情雖然我們不願意做,但是我們知道這樣做才是對的,不是嗎?商業世界中,決策與行為就是在幫自己描繪出一個具體的輪廓,決定你在企業中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