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的業務報告,全區業績都不甚理想,席間瀰漫著一股低迷氛圍。協理臉色沈重,每個上來報告的主管,無不被狠狠地訓了一遍。

眼見各區主管一個個完成報告,只剩下Amy和他的同期James。排前一位的Amy先上台了,他緊繃著表情完成報告內容,也承受了協理的疾言厲色。走下台時,他一邊安慰自己:沒事,大家都挨罵,沒什麼大不了的。

沒想到,最後一位上台的James,儘管業績達標率差強人意,協理卻沒說什麼,甚至在報告後,當著大家的面說:「James加油啊!需要什麼資源就跟我說。」

養成「長官緣」的前提:受教

明明是同期進的公司,一路以來的業績表現也差不多,為什麼James更有主管緣?

公司裡,無論是主管、資深老鳥或強者同事,很多人會把這些人的善意歸因於「擅長逢迎拍馬」,其實這兩者的關係不大。要養成長官緣,主要還是看:受不受教。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當過前輩或學長姐的經驗。試著回想,當你是前輩時,你想給人建議,可能會經歷以下兩種不同的回應:

第一種,你給他建議,他卻「耳朵很硬」,不是頂回來、就是當耳邊風,左耳進右耳出。幾次下來,你大概就不會想再講了。第二種,你給他建議,他不僅會聽、會做,還主動向你請教。你感覺自己的好心沒有白費,你的經驗受到尊重。於是,你自然而然地,會想跟他分享更多撇步,打從心底希望他能更上層樓。

第一種人與第二種人之間的差別,在於第二種人願意受教,且努力地賺取「被教」的機會。

職場上,無論是主管或前輩,都沒有義務成為任何人的教練。畢竟,自己份內的工作已經緊繃,還要撥出額外的心力去教其他人。

如果Amy想成為第二種人,也不能只是去纏著協理說「請教我」,因為這不是對方的職責。想要得到前輩的經驗寶藏,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靠你努力去「挖」:證明自己值得被教。

你可以這樣說

1.開啟話題

其實,多數時候,前輩已經看到你可以更好的地方,只是不一定有空、有心力告訴你。這時可以用真誠請教,打開那扇門。

例如,Amy可以在會後詢問協理:「剛剛的簡報,我有沒有哪裡可以改進?」「您覺得我在團隊管理上,哪個部分可以做得更好?」

2.提出具體狀況,請教對方

如果前輩回答「我覺得都很好」,通常只是他一時之間還沒想到而已。這種時候,可以進一步提出自己遇到的狀況或難題,請教前輩經驗。

「協理,剛剛提到下個月的業績預測時,您的表情有些遲疑,是不是有哪裡不對?」

3.真心+虛心傾聽

當前輩回答你時,請先放下先入為主的想法,不要一聽到自己無法接受的觀點,就想否定、抗拒、找理由解釋。

事實上,當你感到抗拒時,很可能正是因為:對方描述的你,正是你此時此刻不願接受的那個面向。建議先沉住氣,收下建議。經過一段時間沉澱後,你會發現,這些建議其實都有其道理在。

4.回饋結果

最後,如果你實際運用了前輩的建議,也看到了成效,一定要把好消息回饋給他知道。這不只是一種感謝的表現,對職場前輩來說,自己的經驗能推後輩一把,也是工作上很大的成就感來源之一。

願意教的前輩+受教的後輩,正是讓職場環境愈來愈好的必要要素。

*本文經整理參考自「好形象卿鬆學」(1)(2)「職場憲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