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管理者,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員工看起來很努力,就是不出成績?給的建議都聽,看起來也在努力推進,為什麼總是把事情搞砸?我聽李松蔚老師分享過一個「看我多努力試過了」的遊戲,很有啟發,分享給你。

看我多努力試過了

很多時候,管理者和員工喜歡玩一個遊戲,一個叫「你看我多努力試過了」的遊戲。什麼意思呢?我舉個例子。老張的公司有一個新專案,他找了個負責人。但專案進展非常緩慢。一段時間後,還是沒有任何進展。老張找來負責人,準備好好聊聊。沒等老張開口,負責人就先說話了:這個專案我們真的很努力了,最近每天加班加到很晚,大家都連著加班好久了,這個專案真的不好推進。

負責人越說越委屈,老張趕緊說,太不容易了,我知道你們很辛苦,還需要什麼支持,快跟我說,而負責人也同時要求了多項訴求。結束後,老張提供了很多資源、很多支持,看起來負責人也非常努力地推進專案。

但是結果並沒有發生改變,專案還是沒有太大進展。你發現了嗎?這時候專案負責人和老張其實在玩一個叫「看我多努力試過了」的遊戲。在這個遊戲裡,專案負責人其實是假性訴求者,他並不想做出改變。而老張才是真正有訴求的人,一旦專案失敗,他的損失是最大的,所以,老張一定會幫負責人想辦法。

如果老張不做出改變,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做唯一正確的事情,這個局面不會發生改變。再比如,我們有時候會遇到這種情況。1個小組裡有好幾個人,但大家配合不好,有人渾水摸魚,小組長就去找老闆求助。有個員工不承擔責任、做事情不夠漂亮、拖了團隊後腿。老闆找到那個員工,員工也很委屈。

我很努力了,我也想改變。但結果總是這樣,我也感覺很挫敗。然後,老闆給了他很多建議,推著他做很多事情。最後發現還是不行,員工也覺得很委屈。你看我多努力試過了,你讓我做的我都做了。這時候老闆、小組長和員工就開始了一個「看我多努力試過了」的遊戲。

在這個遊戲裡,員工並沒有訴求,他不用承擔那麼大的責任,他甚至還在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他不會做出改變,因為他知道總有人替他接住責任。

訴求者和假性訴求者

所以,你發現了嗎?在「看我多努力試過了」這個遊戲中。其實有兩種不同的求助者。一種是真正有訴求的訴求者,一種是假性訴求者。那什麼是假性訴求者呢?就是看起來很努力試過了,其實並不想真正解決問題,不想改變現狀的人。而訴求者,才是真正有訴求,想要解決問題的人。所以,這個遊戲的關鍵,是找到真正有訴求的人,然後從訴求者身上找突破口。

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假性求助者身上,可能只會白花力氣。比如,上面的例子中,不主動承擔責任的員工並沒有訴求,小組長才有訴求。小組長是想讓事情變好的,所以,小組長可以做些什麼,是破解這個遊戲的方法,改變得從小組長開始。

我再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有一種現象叫啃老。比如,有個年輕人今年30歲了。還在家啃老,不出去工作。父母很著急,這麼下去不是辦法啊,讓他出去找找工作。他說,我也很焦慮啊。我天天在網上投履歷,天天準備證書,我真的已經很努力了。可是,你知道找工作多難嗎? 你們怎麼能不理解我呢?

他繼續努力準備,努力找工作,但1個月、半年、1年過去了,年輕人還窩在家裡,工作遲遲沒有著落。其實在這個例子中,這個年輕人就是一個假性訴求者。他只是看起來非常努力了,其實他想要改變的意願並不強。因為現在的生活對他來說才是最爽的一種狀態。不用工作,不用處理人際問題。多好。

最重要的是,他完全不用擔心,他知道一定有人是他的靠山。誰才是真正想要解決問題的訴求者呢?是父母。他們迫切希望這個年輕人找到一份工作,迫切希望年輕人能自力更生。

如何改變這種糟糕的狀態?

1.提前設一個止損點,把醜話說在前面

比如,老張的例子。你首先得評估這個專案的難度,可以提供多少資源?給到多少支持?可以接受負責人做成什麼樣?在把這個專案交給負責人前,你需要給他傳遞一個訊息,這個專案很重要,我可以給你支持,但這個支持是有限度的,你要自己規劃怎麼用好這個資源。

你能接受做到什麼程度?到什麼時間節點?必須要完成什麼事情?如果完不成,結果會怎麼樣?在你明確傳遞了這些訊息之後,選擇權就到了負責人手裡,一旦他接下了這件事,就意味著他才是這件事的唯一責任人,他必須為完成這個目標負責。

2.明確表示你能接受到什麼程度

有些時候,可能需要你來負責,這時候你必須要明確告知,你能接受到什麼程度。比如,在啃老這個例子裡,如果你是父母。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不要再去資助他了,像成年人一樣對待他。告訴他,我幫不了你了,雖然我有錢,但這個錢不能給你用,你要去自力更生了。只有父母做出改變,年輕人才能從假性訴求者變成訴求者。

當他沒法從父母那裡得到資助的時候。當他真正感受到生活艱難的時候。當他意識到必須要靠自己的時候,他才可能去克服困難,離開舒適區,去找一份工作。但凡他知道父母會給他負責,父母肯定會幫他,他就不會主動解決問題,改變就不會發生。

3.眼睜睜地看著他把事情搞砸

你要忍得住替對方兜底的衝動,眼睜睜看著他把事情搞砸。舉個例子。對很多父母來說,每天早上都是一場惡戰。鬧鈴響了,小孩子就是不起床。父母把早飯做好了,牙膏也擠好了,小孩子還躺在床上,父母只好給他套上衣服,穿好褲子,小孩子閉著眼睛被推下床。

這時候,父母就很苦惱,為什麼我家孩子不能自己掌控時間呢?他都3年級了啊。原因其實很簡單,小孩子為什麼不會自己掌控時間?因為有人替他掌控。為什麼鬧鈴響了他不起床呢?因為他知道,這個鬧鈴不是最終的鬧鈴。什麼是最終鬧鈴?就是父母幫他把衣服套上,把他推下床。你看,他自己根本就不需要控制時間。父母可能會說,那怎麼辦?我總不能讓他遲到啊。

你需要停止幫他,讓他遲到幾次,讓他自己去承擔遲到的後果。只有這樣,下一次,他才會主動改變。對管理者來說,也是如此。員工不努力,是因為他知道一定有人替他接住責任,一定有人替他兜底。他知道這件事推進不下去,損失最大的不是他。你會替他兜底,而你每次確確實實也為他兜了底,這樣,你們就成了一個持續付出者,和一個不負責任的人。當每個人都在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時,改變就不會發生。

所以,你必須明確地告訴他,到什麼時候,我就不幫你了,你需要靠自己去解決問題。你要管住自己,眼睜睜地看著他搞砸一次。

最後的話

管理者和員工,父母和子女,都喜歡玩一個遊戲,一個叫「看我多努力試過了」的遊戲。這個遊戲裡,會有兩個訴求者。一個是真正的訴求者,一個是假性訴求者。假性訴求者是那個看起來很努力,其實沒有意願改變的人。而訴求者才是真正想解決問題的人。訴求者能在多大程度上釋放不替對方負責的信號、選擇在多大程度上執行這個決定。

假性訴求者可能跟你說,你看我多努力試過了,我每天都很忙,我甚至壓縮了睡覺和吃飯的時間。他看起來確實很努力了,但都沒用。只有到某一刻,當他非常確定地相信,確實沒有人替我負責了,這就是我的事情,我真的只能靠自己了,他才能做出改變。當他做出改變,當他變被動為主動,當他有想真正解決問題的意願,他才能從假性訴求者,變成訴求者,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本文獲「劉潤」授權轉載,原文:忍住兜底的衝動,看著他把事搞砸

責任編輯:鍾守沂
核稿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