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個棋逢對手的同事是一種什麼體驗?我來回答一下。
剛來這家500強公司的時候,我在LinkedIn上搜了一下部門的同事,當時我就發現有一位的LinkedIn資料特別漂亮。首先是職場經歷沒有走半步彎路,從網路業小公司做廣告投放切入,一直到現在的大區行銷經理;然後就是她找了很多行業大牛給她寫了評論。一下子她的履歷變得非常立體且有說服力。
好死不死我和她分到了一個組別,負責當時不同兩個模塊,開啟了競爭模式。
她是我可敬可恨,又贏不了的對手
我們的業務能力旗鼓相當,但是工作風格大相徑庭。我當時秉持非常奇怪的向上管理思路,我覺得既然老闆不怎麼做事,那就應該細心去觀察誰是做事的,那麼我只需要把工作做好,不需要告訴他我做得多好。而她會把工作做個6分,然後花時間去做日常匯報和項目復盤。項目結束後,我眼睜睜看著我的對手用漂亮的PPT和頻繁的匯報拿到了更多的項目獎金。
作為一個心理還算健康的天蠍座,我迅速反撲,惡補匯報和PPT能力,去買模版、報課程,在不長的時間補齊短處。做一個又能幹又能說的人,既沒有變成我討厭的那種人,也給我帶來了切實的好處。
後來,我們又暗暗較勁了很多個回合。她會在我做出一個聖誕行銷案之後,立刻卯足勁做一個新年特別策劃給主管看。在她以為自己的營運報告無懈可擊時,我也會反手發一份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見給她。我的社群牆「在看」是《不要消耗時間在邀功這件事上》,她的社群牆上是《匯報是門技能,不會的人總是看不上》。
幾年競爭長跑的結果是,我和我的對手都在競爭中疲憊不堪,但是不約而同地,我們也都在今年晉升到總監的位置。我和她的私人關係,也不遠不近,因為既然是對手,大抵還是對立,所以絕無做朋友的可能;況且我們都互相看不上對方,她看不上我的清高,我看不上她的逢迎。但是她是一個區別於別人的存在,她是我不敢鬆懈的理由,是我自律的源泉,是我可敬又可恨的,但也贏不了的對手。
對手這種生物,帶來的紅利
遇到一個強勁的對手,在一開始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它可能會延緩你的升遷通道,會阻礙你的事業發展,會讓你的老闆忽然想起他MBA學過麥可.波特的三大競爭策略,然後決定先擱置提拔計劃,讓你們倆好好battle一下。甚至在你午夜夢迴時,過關打了那麼多怪,這個不知道從哪跑出來的人,卻一下子扼住了你的喉嚨,抓住了你的命門,你還毫無破解之力。遇到勁敵這種事,雖然無法選擇,但還是伴隨著幾件好事。
第一件好事是終結孤獨。沒有對手的大神真的很孤獨。
風清揚輕而易舉幹掉了魔教十長老時,《笑傲江湖》是如此描述的:令狐衝好奇道:「怎麼這魔教十長老都死在這裡?」風清揚說:「是我殺的!」
魔教長老,個個都身懷絕世武功,風清揚說這「是我殺的」四字,卻是經描淡寫之極,便如說捏死了十隻螞蟻。但這位武功蓋世的風清揚,在書裡只是寥寥數筆的配角,因為他只有3個對手,而且大多數已經作古,無敵的盡頭是孤獨。在教了令狐衝幾招幾式之後,他又開始了隱居的生活。因為他覺得,人間不值得。
第二件好事是你有了對手,你就會忽然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上進心。
有時候讓我們奮起直追的動力,不是「要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我可不能混得比她差」。黑暗嗎?也許是如此。但是這種敵對關係,不是看到長得比自己好看,能力比自己強的,就去大嚼舌根,而是看到有些人有你沒有的光芒,心裡希望挑戰一下,默默努力做得和他們一樣好。
至少我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被對比著進步。我爸媽很擅長給我「樹敵」,從小學起總是茶餘飯後若無其事提起,XX的女兒被好幾所學校搶著要,XX的孩子出了書。
有一次我媽偷偷抓到我不是在寫作業,而是在看《故事大王》,氣急敗壞地跟我說,你知道張XX,這次沒有考到第一名,每天早上5點鐘起來在院子裡背書。加上那時候張XX和我就是全年級第一、第二輪流坐莊的局面,我們基本上就從小學一直競爭到初中。為什麼沒到高中?因為我們倆考到高中之後都被別鎮的學霸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這樣一路走來,有幾個假想敵我真的花了很大的力氣去碾壓,有幾個是言過其實,有幾個大神到現在我也覺得人家就是泰山北斗,我只能仰望。這種競爭的小遊戲,對方可能都不覺得參與過。我也是長大到很大的時候,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總是有爬過一個山峰又看到一個山峰的井底之蛙。
競爭的盡頭,是看到自己
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是,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除了主人公大文豪蘇東坡的豁達樂觀,這本書也花很大的篇幅講了一對政敵:王安石和司馬光。
他們在不同時期當過宰相,只不過一個破釜沈舟,一個光風霽月;一個是堅定的改革家,一個是穩健的保守派。在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執政的幾十年,王安石堅定地推進青苗法,司馬光則旗幟鮮明地地反對。這不是簡單的意見對抗,而是涉及到兩派之爭,後來讓很多人都受到牽連,躲不過牢獄之災和發配之苦。
最打動我的一個情節是,哲宗即位的第一年,王安石已死,司馬光也臥床病重。那時他以宰相的地位發出的最後一道命令:「王安石為人並不甚壞,其過端在剛愎自用,死後朝廷應以優禮葬之」。
這兩個人,鬥了一輩子,到死無法相與,但是也通過一世的爭鬥,認清對方皆是真誠虔誠,潔身自好之士,於是生出了惺惺相惜的敬佩之感。
對手也好,假想敵也好,就像朋友之於我們,讓我們不會那麼無聊和孤獨而已。所以不必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之心,也不必強行灌自己雞湯「感恩對手成就更好的自己」。
對手就是對手,是我們無法主動選擇的存在,我們就拿出對待其他我們無法主動選擇的事情一樣,接受就好。因為人生的最終回,是「穿過了這一片忘我的火焰,穿過了這一片忘我的深海,到了一塊地方,穿過去了,突然看到了自己」。
就像我最喜歡的一個解讀《西遊記》的版本,是說,其實西天取經的路上只有唐僧一人,其餘四人是他潛意識幻化出來的分身,途中的磨難是他的心魔。無數悲欣交集、挫折歷練,其實是他一人修行的路途。至始至終,他只有自己一個人。
我們,某種意義上,也只有自己一個人。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風陵師太,獲LinkedIn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