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出版《聲入人心》這本書的時候,曾經做過一個「令人反感的聲音」的問卷調查。這兩年台灣Podcast、線上課程市場蓬勃發展,最近我又做了一個關於聲音的非正式調查,結果發現大同小異,我一一來說明,也提供相應的改善方法。

溝通表達時,令人困擾的聲音前10名分別是:

第10名:聲音沙啞(聽起來不圓潤)

沙啞的聲音,聽起來的感受會被描述為「嘶啞、粗糙、刺耳、緊張、虛弱、呼吸急促或沉重。」可能是聲帶太勞累,或是聲帶閉鎖不全所造成的現象。改善方式就是不要再過度使用,最好去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和諮詢。

如果長期處於聲音沙啞的狀態,但又必須經常跟人溝通,要特別留一個心思—認真的把字音發清楚、咬清楚,並且練習適當的「斷句」,讓聽眾不需要太費力就能聽清楚,而不會被你的沙啞嗓音干擾聆聽。

第9名:句尾的字音聽不清楚

「句尾的字音聽不清楚」是因為說話者沒有足夠的氣息講完一整句話,導致每句話的最後一兩個字,產生了「吃字」的現象,感覺這一兩個字好像被消音一樣,聽不清楚,這會讓聽者無法很順暢的理解你的語意。

要改善「吃字」的現象,「呼吸」和「斷句」這兩個技巧是必修學分。「呼吸」要練「蓄氣能力」和「用氣能力」,蓄氣能力就是肺活量,要能呼出足夠的氣息來支撐你的發聲 ; 用氣能力指的是氣息控制能力,說話時要能順暢的吐出氣息,讓氣息足夠支撐到每句話的最後一個字,甚至還有能力把最後一個字的尾音處理好,說出餘音繞樑的感覺。

第8名:說話節奏單調

說話節奏單調就是很像在唸經,講沒幾句話就會讓人精神渙散、呵欠連連。另外,說話速度很快的人,如果沒有加入適當的「節奏感」,霹靂啪啦用同一種節奏一直講,也會讓聽者的大腦來不及處理如此大量的語言訊息,導致表達無效。要用比較慢的速度重講一次,聽者才能理解,反而降低了溝通效率。

我們可以通過說話節奏的變化,包括「單字音的長短」以及「整句話的節奏」來提升話語的「耐聽度」,這是我聲音表達線上直播課程很重要的教學重點。

第7名:說話聲音太小,聽起來很吃力

說話聲音太小,反映出說話者的自信不夠,或是發聲的力道不足。改善的方式是有意識的把聲音多送出去一點 ; 也就是對準說話對象,把聲音大方的投射出去。

第6名:說話聲音太大

說話聲音太大,可能是說話者本身聽力受損,或長期在吵雜的環境中養成大聲說話的習慣而不自知。在遠距溝通時,跟面對面溝通的「聲音距離感」是一樣的,因為大家多半是戴著耳機在對話,音量太大,會讓對方有「五雷轟頂」的感覺。

如果聽力沒問題,是可以透過刻意調整來降低說話音量的。

(全文未完,請見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