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認份的員工,唯獨對年中與年終考核這件事抱持消極又反叛的態度。雖然每份工作的績效考核指標不同,需要人工填寫的資料總是多如牛毛。就算列舉足夠數量的STAR(情境Situation,任務Task,行為Action,成果Result),晉升和調薪也很有可能名不符實。我不解,為什麼還要浪費時間紙上談兵?

升上主管後,績效考核對我而言變得更困難,因為還需要兼顧評比的公平性,每每經歷會議車輪戰、說明自己給分的標準、替部屬爭取或平反,年年都感覺被扒了數層皮。

年輕時,我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不懂得如何包裝自己。可能是極度缺乏自信,對於要陳述個人的過人之處,總覺得有一萬個彆扭。也可能是我對上級的識人之明太有信心,認為孰優孰劣,上位者居高臨下,應該一目了然。

所以,當被老闆問到「給我一個理由,讓我決定升你還是升他」的對決題型,我根本懶得努力,只會窩囊的回答,「如果您還需要兩難,這就代表,我的能力還沒有突出到讓您覺得非我不可。」需要當仁不讓的時候,我絕對孔融讓梨。

不懂得推銷自己,深層原因是對自己的不信任

有一年,狀況起了變化。我上任主管不久,馬上就得面臨最頭痛的績效考核。公司的規章既繁雜又創新,多了一些我不熟悉的機制,意在發掘組織中的潛力新血。每個部門都必須提交種子名單,參與培育課程和最終選拔。

我很躊躇,心內清楚遊戲運作的規則,是想藉此拔擢考核制度外的遺珠,讓接班新血遍地開花。另一方面,這也形同部門主管的終極考驗,員工的能力是脫穎而出的基礎,但員工的能見度,得仰賴主事者推波助瀾的功夫。

我連行銷自己都有問題了,哪還敢奢望去推銷下屬呢?當時我的團隊很小,若要論遺珠,其中有個資歷頗豐、卻年紀尚輕的孩子,我認為他其實值得更多關注。他的戰力,可以獨當一面,因為過於羞怯,總讓人誤以為尚不成氣候。

我和他深談了2、3次,他很訝異自己有資格登上名單,卻也難掩期待的眼神。我相信,他已經期待很久,也為此準備了很久。只是緊要關頭,他容易顯得緊張,一緊張、那些準備好的身段與學養,都來不及從容的登上大雅之堂。

向幾個單位打探了評比的標準,我和他一起準備提報所需的資料,我也是個天性內向的人,經過長期而困苦的練習,慢慢有了敢站在台前的底氣,我將那些土法煉鋼的方法,一一傳授給他參考,彼此都在從頭練習、如何更自在的展現自己。

提案到了直屬老闆那裡,他率先給我一擊,「我完全不覺得他準備好了,你說的戰力,我不同意。」老闆解釋,我還沒加入之前,他們就有交手的經驗,老闆向他詢問了一個很基礎的策略選擇,「我一提出質疑,他馬上退縮,一點點捍衛自己想法的guts都沒有。」

我張口想辯駁,嘴巴與大腦一樣辭窮。老闆整了整衣襟、收斂坐姿,似乎在盤算接下去的評論,會不會使我徹底接受:「某部份,這也很像妳給我的感覺。妳是關鍵時刻替大家傳聲的人,妳也是應該給我提點、作為當頭棒喝的人。可是,很多時候,我覺得妳並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說出來的話。這樣,別人很難相信妳呀。」

忘了當時的我有沒有哭。老闆的話讓我五雷轟頂,明知道每個字都出自好意,那種混合屈辱、不平、憤慨、怯懦的情緒,久久盤桓不去。我的提案,想當然爾是失敗了。難堪的是,我必須擔綱新血養成訓練的評核員,看著其他部門的員工、在各部主管的扶持和推薦下,個個頭角崢嶸,更加顯得自己的畏縮與無能。

世界上所有人的相信,抵不過你對自己的相信

好一陣子,我迴避和那位孩子四目交接。他期待落空的身影,有時顯得飄零,有時強自抖擻,像極了我數年職場的濃縮剪輯。因為旁觀者清的角度,我在那一刻,終於筆直的看透了自己的內心。是的,與其說我不懂如何包裝自己,不如說我根本懷疑自己的價值。

我認為我做的,都是最基本的、最費事的、最花錢而且最與營利貢獻無關。

我一邊動輒工作超過12個小時,一邊不齒這樣出賣勞力的工作,其實只是最不值錢的體力活,畢竟公關新聞是一個晚上開過就謝的曇花。

那時,我已經在這個產業,度過我的青春期,沒想到在足以自立、快要到達不惑的階段,赫然發現,我還一直在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令人驚訝的還有,我是那麼吝嗇,對於一頭狂熱、埋首苦幹的自己,遲遲未曾給予肯定。

把歲月鋪平來看,那次為部屬爭取失利,只是我在往後漫漫職涯裡跌倒的一小步而已。但那一小步,從根本改變了我的職涯。

我重新詢問自己,如果當初入行完全是誤打誤撞,那麼此刻,可以不必再裝聾作啞,覺得毫無所成,趁現在為時未晚,可以另起爐灶;覺得尚有可為,那麼,我心中未竟的火苗,究竟是甚麼?

在升任主管期滿3個月的評鑑,我向老闆傾吐許多。我說,回首職場,我找到初心與繼續的理由。我鍾情創作,因而也抱持著創作的信念在工作。在當前的這張公關的畫布上,我看到一些空白和灰黯之處,我相信自己的筆觸,可以慢慢增添繽紛,請你相信我,將畫布的一角應允給我。

這是我第一次用詩情比擬的方法,來和上司溝通目標與定位,語氣中透露著我罕見的言之確鑿。沒想到老闆聽懂了全部,包括那些我沒說的。他是個非典型的伯樂,嚴厲也不羈、務實又奔放。一直到他離開前,他都慷慨的替我留著畫布一角。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欣賞我的作品,卻絕對尊重我的創作。

我永遠記得他的教誨:「該你的,不要讓。世上所有人的相信,抵不過你對自己的相信。那才是夢想成真與點石成金的本錢。

我幾乎每年歲末,都會想起這段往事,提醒我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待年終考核。考核,只是衡量職涯的其中一個標記,它可能定義了職場階段性的成敗與得失,但它同時也是一個回首的時間點。有時以為微不足道的一步,影響是深遠而巨大的;有時認定劇力萬鈞的一步,隨著時間流逝,終有落幕淡出。

*本文獲「職場裡的人類圖」授權轉載,原文:《一步》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