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想盡辦法之前,不要說出沒辦法這種話,去跟設計師或技術人員求助,再來回報。」
這是某天在專案群組中,因為一個小Bug而產生的對話。負責專案的編輯因為求快,自行製作了圖片,結果不僅尺寸不合、字體和顏色都未達標。在主管提出修改指令後,他給的回覆是「沒辦法」。
「沒辦法」3個字,其實是職場的大忌!我過去在職場上,就曾聽到某位同事對主管說了:「沒辦法」,然後主管回他:「你如果沒辦法解決問題,那就解決你自己!」是主管太沒人性嗎?其實未必。
職場是一個充滿需要解決問題的地方,我們之所以能在那個位子上,僅因為我們是來解決問題的人。如果沒有用盡全力去「想辦法」,那麼你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簡單的3個字背後,蘊含了幾種可能:
1.在「我」的能力之下沒辦法。
2.「我」決定處理到這樣就好了,不需要再更多花時間去處理。
3.找別人幫忙太麻煩又丟臉,「我」不好意思。
職場上的事,若非是「發明」或「過去完全未有先例」的案件,基本上都一定有能解決的軌跡。沒辦法處理的往往不是事情,而是不願意「想辦法」的自己。
「我一定做到」也是職場大忌
還有一個反向案例:我早年的座右銘是「在我手上沒有難成的事」,拚命三郎一直是我在職場標籤。因為什麼事都力求完美,也認為每次都必須由我出馬才能解決。這當然得到上司的好評,卻也在同事心裡種下了「就你厲害,都你一個人做就好了」的惡名。使得我工作表現雖好,職場人際關係卻不好,連帶影響升遷的機會。
如果「很有辦法的」和「很沒辦法的」都不對,那麼到底在職場上該如何自處?
聖經在《箴言》22章4節提到:「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
這段經文教導了我2個道理:
1.人能夠謙卑的關鍵,是認清自己不是上帝,不可能做到「在我手上沒有難成的事」,才能真的開始謙卑。
2.願意謙卑的好處,讓我同時獲得富有、尊榮、生命的賞賜。富有可以增加薪水,尊榮讓我的職位和權力提升,生命的賞賜令我變得更老練、成熟。
在這段經文的教導下,讓我懂得問題往往不在事情上,而是在我身上。要處理的不是事情,而是「驕傲」的問題。面對那卡住的關,我經歷了一些轉折:
1.從「抱怨」轉變成「反省」:認知到自己必須要懂得分工,讓每個專業夥伴都能在對的位子上發光,學會團隊合作,而不是當一人英雄。
2.「承認」我不是一個懂得團隊合作的人:因此每次都把自己累得半死又覺得孤單,但問題其實在自己身上。
3.「省思」何苦要搞到又累又討人厭:想要獲得富有、尊榮、生命賞賜的捷徑,其實就是「心存謙卑。」這是個照著做就能得到好處的選項,我何不從善如流。
當我終於認清了「在我手上沒有難成的事」是一句多麼驕傲的話後,我個人英雄主義過重的問題漸漸的改善了。開始懂得團隊的重要,也使老闆看見我的成長,我的職位和薪資因此提升了。
不論是職場或人生,都有太多我們沒辦法的事。不是去告訴這個世界「我沒辦法」或「我有辦法」,而是懂得謙卑,善用團隊的力量,不僅能獲得超過我們所想所求的成就,還能獲得富有、尊榮、生命的賞賜。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