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一個詞,「可靠」。希望自己變得可靠,希望合作的人也可靠。但是,到底什麼是「可靠」?
能力強?個性很好?這些都重要。但都還不是可靠。真正的可靠,是穩定。是讓人放心。
什麼意思?
— 1 —
要理解什麼是可靠,我們首先要理解一個概念——標準差。
我舉個例子。
假如你要找合作夥伴,這時A,B兩家公司都送了6件產品來參加檢測。
A公司的產品,直徑分別為95、85、75、65、55、45釐米。
B公司的產品,直徑分別為73、72、71、69、68、67釐米。
兩家公司的產品,平均直徑都是70釐米,看起來都是一樣。但是,很顯然,B公司產品直徑的差距,比A公司要小得多。
那麼,請問你是更願意和A公司合作,還是更願意和B合作?
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和B公司合作。因為B公司對於產品質量的把控程度更高,更加「穩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B的「標準差」更小。
每一個產品,都和平均數都有一個差值。把這個差值的平方、加和、取平均、再開根號,就是標準差這個標準差,有什麼用?在商業上,標準差越小,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就越高。在合作中,合作的質量和穩定性,特別重要。
在統計學中,標準差也是「Sigma」(希格瑪)。這個希格瑪,我們通常用「每百萬次採樣數的缺陷率」(DPMO)來衡量。比如:
1-sigma,就是每百萬件抽樣中,有69萬個不合格,相當於一本書每頁有170個錯別字。
3-sigma,就是每百萬件抽樣中,有6.7萬個不合格,相當於一本書每頁有1.5個錯字。
6-sigma,就是每百萬件抽樣中,有3.4個不合格,相當於整個小型圖書館的所有藏書中,只有1個錯別字。
所以,標準差越小,質量越穩定。越「可靠」。
— 2 —
當我們明白了標準差,也就知道,想讓自己變得可靠,最重要的是讓自己保持穩定。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準時上班。如果一個人上班經常遲到,說明這個人根本無法掌控時間,更別說他是可靠的人。這樣的人,也是無法合作的。
但是,怎麼保證自己每天都能準時走進辦公室?除了早起,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是:選擇最穩定的出行方式。
你是怎麼來上班的?地鐵?開車?叫車?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地鐵,非常穩定。從家到地鐵站,從地鐵站到公司,時間都是可控的。唯一不太可控的,是你到站後地鐵剛好開走了。但是這個「剛好」的時間,可能也就5分鐘。所以坐地鐵上下班,也就5分鐘左右的誤差。
開車呢,穩定性不高。如果車少,一路綠燈,很快就到了。但是萬一高峰期堵車,可能就一直停在路上。如果開車,又想要9點準時進辦公室,就要更加規劃好時間和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
計程車呢,穩定性最差。不僅取決於交通路況,還取決於同時叫車的人數。
叫車,是等車的不穩定性,加上開車的不穩定性。因為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我們應該選擇最穩定的方式。穩定。
而為了對抗不確定性,我們還應該準備一定的緩衝時間。
比如我經常出差,經常坐飛機和高鐵。從家或者辦公室到虹橋機場、虹橋火車站,一般情況下是半個小時。所以,一般乘坐飛機提前1.5小時出發,乘坐高鐵提前1小時出發,就能趕上。
但是,為了儘量能應對任何不確定性,保證自己不遲到,我決定乘坐飛機提前2個小時出發,乘坐高鐵提前1.5小時出發。
如果早到了,我就把多出來的時間,用來思考,看書,回覆郵件。時刻記得,可靠,就是穩定。
— 3 —
同樣,回到我們的職場,回到工作中。當我們說一個人可靠,到底在說什麼?其實說的就是,讓人放心。交到手裡的工作,都能按時按照預期完成。沒有意外。
比如,老闆和你說,週三把PPT交給我。週三,就是ddl(Deadline)。如果miss了deadline,那就自己去死吧。
誰都不想死,但是,ddl真的是讓你最後一天交嗎?不是。ddl只是最低要求,是最晚最晚最晚不能晚於週三。所以,你千萬不要等到最後要交。
週三前交,那麼在週二下班前,你一定,一定要發給老闆。不要抬槓,說週三上午9點之前可以嗎?
不可以。老闆的預期,不是在ddl前感到十萬火急,然後在ddl的最後10秒鐘,解除擔心。如果老闆交給你的工作,如果經常是警報響起,警報解除,他會心驚肉跳。
工作,能有驚喜最好。但首先是,不要有驚嚇。多點驚喜,少點驚嚇。這是可靠。在追求90分,100分的同時,先保證自己每次發揮都在80分以上。
至少,要做到80分吧。
最後的話
所以,到底什麼是「可靠」?
可靠,就是穩定。在數學中,是標準差。在生活和工作中,是符合別人的預期。可靠的人,不一定是能力最強最優秀的,但一定是最讓人放心的。
你身邊的人,是可靠的嗎?你自己是個可靠的人嗎?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至少,要做到80分吧:到底什麼是真正的“靠譜”?
責任編輯:梁喆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