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櫃有一排書在談怎麼遇見好運,這是我很喜歡的閱讀類別,你一定好奇為什麼?因為我真心相信,人想要卓絕不必堅苦,而且我看到的世界是「賺錢的事不辛苦,辛苦的事不賺錢」。可是在職場上,誰不辛苦?因此我想幫大家找出不辛苦的方法,成為好運的人。誰都希望不辛苦也能擁有一切,不是嗎?

令人不可思議的,所有好運的書都說到同一件事:想要好運必須適時「脫離常軌」!有如出門旅行會遇見新奇的事物,充滿意外與驚喜,讓人怦然心動。在職場也一樣,留在原地不動,人與事日復一日,職涯就不會改變;唯有離開原地,遇見過去碰不到的人與事,才有可能突破,帶來新局面,也帶來好運。

離開原地,才能展開新局面

月初是我的斜槓學生做進度報告的時間,有位學生說她最近問題層出不窮,卻是業績逆勢成長4倍!怎麼可能?三級警戒之後,哀鴻遍野,有的倒閉,有的失業,有的咬牙硬撐,很多人生計都受到嚴重影響,電視新聞每天都有人在苦苦陳情。我問她是怎麼做到的?原因就是我上面說的:脫離常軌!

不久前她在路上跌倒,腳踝踵成大麵龜,足足1個月動彈不得,根本跑不了客戶。再加上更年期來了,身心很不舒服,買貴參參的中藥在療養中。這樣的水深火熱,客戶不僅紛紛來關心她,還掏腰包力挺她業績,表示她做人成功。

可是哪個業務做人不成功?沒錯,背後真實的原因是她幾個月前從保險公司,轉換跑道到保險經紀公司。老實說,必須捨棄原來的業績,讓她猶豫再三,最後仍然決定大膽一跳。到了新公司,開始致力於徵員,從以前一個人單兵作戰搖身一變,成了帶組織的領導者。為此,她還去上領導學的課程,學習帶人。

歸納起來,她跳開原來的跑道,脫離常軌做了3件事:

1.換產業
2.換公司
3.換職位

這是職涯生態動態系統三角形的3個重點,本來不宜全部移動,既危險又會壓力過大,還好她移動的產業具有相關性。如果她繼續留在原產業﹑原公司﹑原職位,在新冠疫情期間,業績可能不升反跌,便成為「困局」;而她移動了,棋局就翻盤為「新局」。其中的關鍵是脫離常軌,新的人與事帶來新局面。

冒險,是職涯最值得的投資

在職場上,由於人性恐懼損失,一般人的職涯移動都趨於保守,不敢冒險。因此到處看到上班族一邊抱怨工作,一邊留在原地,不敢輕舉妄動,這就是「困局」。全球最大,兼具社交與求職雙功能的平台LinkedIn,我讀了它的創辦人喬恩阿考夫(John Acuff)的書《工作是最重要的投資》,最記得他說:「冒險,是職涯最值得的投資。」

這個道理,跟買股票一樣。想想看,如果不投資股票,會從股市裡賺錢嗎?不會!會不會失算賠錢?也會!所以要學的是審慎投資股票,並非不投資股票,可惜因噎廢食是多數人在職場上的投資行為。最後事實證明,在股市長期投資會賺到比薪資多倍的財富,而在職場投資轉職的人比一般人拿到翻倍的高薪。

由此可見職涯成功的秘密,就在脫離常軌,冒一點險!這使得在職場拿高薪的人具有兩種特質:

1. 自我效能感強:他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所以願意大膽冒險﹑積極轉職或嘗試新工作。

2. 內在控制信念強:他相信成功必須靠自己,不論能力或運氣都能由自己控制,所以他願意付出努力去提升能力﹑管理運氣。

職涯需要「偶然力」

我讀了這麼多教人好運的書,都說到必須要脫離常軌,為什麼我們很難做到?因為不知道職涯其實很難規畫,很多時候是一個機緣巧合就改變我們的命運,多的是在既有規畫外突然出現的意外,似乎冥冥中存在著一股神秘的力量:偶然力!

說穿了,我們的一生,包括職涯,遇見的都是機率事件。而所謂好運的人,不過是增加遇見好事的機率,提高自己的偶然力。如果一直待在原地不動,不會增加機率;唯有冒一點險,脫離常軌,跨界移動,才會增加遇見好事的機率。

「偶然力」這個名詞是我在讀日本人村山昇所著的《工作哲學圖鑑》,幾乎是一見鍾情,深獲我心。怎麼增加偶然力?村山昇給出3個建議:

1.召喚幸運的能力
2.對機會的敏感度
3.大膽冒險的躍進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職涯的「造局者」,主動創造有利於自己遇見好運的新局,也就是移動到這樣的環境:人事物加速流動的地方。

相反的,假使留下來的環境像是一灘死水,沈滯不流動,比跳到一條陌生的河流還危險。待在這種死水,有如一腳踩進泥淖,無形中有一股暗黑的力量拉著你不斷往下沈﹑往下沈……讀到這裡,你是不是冒出一身冷汗?心想自己待的正是這樣的「鬼地方」,這也是你無法遇見好運的原因。

3種好運性格

那麼,如何察覺是不是機會?所有好運的書都提到這3種心態:

1.輕鬆一點,才會注意到細微之處
2.開放一點,才能接受各種訊息與挑戰
3.大膽一點,才會勇於嘗試,接住好機會

一般人談好運都會教你更努力﹑態度好,羅馬哲學家兼政治家塞內卡(Seneca)說:「所謂的運氣,是充分的準備遇上機會。」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它們絕對是基本盤;不過真正能夠翻轉你的職場命運的,是跨界移動,也就是辨識機會,大膽一躍。最後,我再告訴你一個秘密:好運,是留給敢冒險的人!這世界,是為膽子大的人所創造!

本文摘自「洪雪珍粉絲專頁」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