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人交往中,總有一些人會讓你感覺如沐春風,交往起來非常輕鬆。但也總有一些人,常常會給你壓力,甚至讓你忍不住皺起眉頭。他們經常會問一些讓你無法回答的問題,比如:你每個月賺多少錢啊?或者提一些你沒有辦法答應的要求,比如:你幫我做一下這件事!不幫你就不夠朋友!

我們都不喜歡跟這樣的人交往。他們的問題主要出在哪呢?你不能直接定性說這樣的人就很自私,人品就很差,就不是好人。他們做出這樣的行為,大概率並沒有什麼惡意。只是因為,他們太沒有邊界感。什麼叫做邊界感?

你跟一個朋友面對面聊天,你會發現,你們倆之間總會保持著一個心理安全距離。一旦你走近一點,稍微「越了邊界」,對方就會本能地往後退。這就是邊界感。邊界感的本質,是對所有權的認知。

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你在你的範圍內做事,我也在我的範圍內做事。如果跨越了邊界,就需要徵求對方的同意。就像兩個國家,中間有一條邊界。你跨越邊界去別人國家採果子的時候,需要徵求對方的同意。

你不能說,我看見你那有果子,你不採都浪費了,所以我就直接過去採了。擁有邊界感的核心要求,首先是你要識別什麼是邊界。其次,是你懂不懂「要在邊界內做事,如果越界,需要徵得對方同意」這個基本的禮儀。

嬰兒是沒有邊界感的。在他出生時,他認為他和媽媽是一體的。他不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等他慢慢長大一些,他才會漸漸認識到,原來我和媽媽是兩個不同的個體。這個時候,他的邊界感才會逐漸形成。武志紅老師打過一個比方說,有些人雖然長大了,但是心理上還是一個嬰兒。這樣的人就叫做巨嬰。

他長大之後依然分不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他小時候,他的媽媽沒有讓他認識到什麼是清晰的邊界。比如,媽媽正在喝一杯飲料,兒子看到之後,直接拿過來就喝掉了。這個時候,有的媽媽可能不會說什麼,覺得這很正常,我的就是我兒子的。

但如果是在一些私有權意識比較強的家庭,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經常發生。通常孩子都會先問一下媽媽,這杯飲料我可以喝嗎?經過媽媽的同意他才會喝掉。當他問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心裡是有邊界感的。他知道雖然我跟媽媽很親密,我想喝她也一定會讓我喝,但是我還是要徵求她的同意。因為,這是媽媽的飲料。

可是,也有一些家庭的小孩子沒有這樣的意識,他們的媽媽也沒有這樣的意識。這種意識一旦沒有形成,長大之後,他就會因為缺乏邊界感,在生活、工作中四處碰壁,比如在公司中,如何和上級、和員工打交道,什麼樣的決定應該由誰來做?這就是一種邊界感。有些決定應該由上級來做,有些決定應該由員工來做。一旦跨越邊界,就需要徵得對方的同意。

有些老闆在管理員工的時候可能意識不到這個問題。我舉個例子。假如有一位老闆,他有一位很得力的下屬。公司正處於飛速發展階段。突然有一天,這個下屬決定要辭職了。老闆就問他,你做得這麼好,為什麼要辭職呢?

他說,因為我的太太想要離開這個城市。雖然我也很想留下來,但是我還是決定跟我太太一起走。然後,這位老闆就說,那你就離婚,事業比家庭重要多了,你留下來簡直前途無量!為了家庭而放棄,太可惜了。你看,這個時候,這位老闆就越界了。他沒有意識到離不離婚是別人的決定,跟公司沒有關係。這就會讓別人陷入很尷尬的局面。

與人交往的時候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假如你在一個會議上認識了一位新朋友。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有禮貌,互相介紹自己的公司、職業,互相交換名片。聊著聊著,對方突然問你,你一個月賺多少錢啊?這個時候,你就不想搭理他了。因為他越界了。甚至有的人還會繼續跟你說:我一個月賺3萬塊,你呢?你一個月賺多少錢?我告訴你了,你也告訴我吧。

這就更不禮貌了。一個月賺多少錢,這是個人的隱私。隱私的所有權屬於自己,別人不應該主動詢問。如果你主動告訴別人我一個月賺3萬塊,這是你自己願意把所有權分享給別人。但這並不意味著別人一定要跟你交換,有的時候,你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朋友在微信上問你一些問題,你正好不忙,他的問題也比較簡單,於是你就順手回答了。

但有的時候你特別忙,你就沒有及時回覆他。他立刻打電話找你說,我看你沒回,我就打個電話問問你。這個時候你說,我現在不方便接電話,有什麼問題你先微信留個言,我方便的時候再回你。就掛了電話,這本來是很正常的情況,但是對方卻惱羞成怒。「你太不把我當朋友了!我一直認為你是特別好的人,看來我看錯人了!」

這就是典型的缺乏邊界感。別人的時間,所有權屬於誰?屬於他自己。所以你並沒有權利佔用。你一旦要佔用別人的時間,就需要經過對方的同意。強行佔用,就屬於越界。

大家一般都分得清楚物品的所有權。這個手錶是你的,那個電腦是我的。但時間的所有權、隱私的所有權、權利的所有權,這些無形東西的所有權,很多人都分不清楚。我舉個例子。

公司開會,討論一件事情應該怎麼做。大家各抒己見,爭得面紅耳赤。討論完之後,老闆拍闆說,我們最終決定這樣做。這個時候,一位持反對意見的員工站起來了,說:我不同意,真的不應該這樣做,這樣做是錯的!你看這個時候,這位員工就越界了。為什麼?

因為發表建議是員工的權利,但是,做決定是老闆的權利。分清楚大家各自都有什麼權利,這就是邊界感,你可以參與討論、發表建議。但是最終老闆如果沒有採納你的建議,你也要接受。這個時候你的正確做法是什麼?是我依然保留我的看法,我依然可以不同意老闆的決定,我依然可以不被老闆說服,這是我的權利。但是,我依然有責任去執行老闆的命令。

因為,這是老闆的權利。這就是邊界感。討論的時候你可以充分發表意見,但是一旦做了決定,你就要堅決執行。和別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也同樣。什麼權力是我的?什麼權利是你的?表達的權利是我的,接受的權利是你的。我說的觀點,你可以不信,你可以不同意,你也可以不接受。但是我有表達的權利。你不能因為你覺得我說得不對,就不讓我開口。

同樣,我也不能因為你不同意我的觀點,就把你按在地上,讓你必須接受。這就是邊界感。寫文章的時候也同樣。我有表達的權利,我可以在文章中表達我的觀點。但是我沒有讓你接受的權利。所以我就不能說,你必須怎麼做,你不這麼做就怎麼怎麼樣。這就是一種越界。我只能說,對於這件事我是這麼看的,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希望能對你有點幫助。這個時候,接不接受的權利依然在你手上。這就是邊界感。

最後的話

邊界感的本質,是你對所有權的認知。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你在你的範圍內做事,我也在我的範圍內做事。如果跨越了邊界,就需要徵求對方的同意。大家一般都分得清楚物品的所有權。但是,時間的所有權、隱私的所有權,權利的所有權,這些無形東西的所有權,很多人都分不清楚。

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邊界感都非常重要。很多讓人不舒服的舉動,通常都是因為對方越了界,所以要時刻訓練自己的邊界感,注意不要侵犯別人的邊界。這是一個成年人的基本修養,否則沒有邊界感,即便長大了,也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巨嬰」。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沒有邊界感,即便長大了,也是一個“巨嬰”

責任編輯:鍾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