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開車到中部的企業去授課,回程時發現剎車怪怪的,下交流道之後就趕緊找一家修車廠檢修。修車廠老闆檢查了車子,語重心長的對我說 : 「你剎車片、剎車盤、剎車倍力器和輪胎都要換,不然會很危險。」

我請老闆「說明」為什麼需要換這麼多零件,老闆提高音調說 : 「安全很重要,你相信我就對了!」基於對聲音的敏感度,我啟動了防衛意識,誠懇的回覆老闆 : 「如果一次要換這麼多零件,我的習慣是回原廠,謝謝你幫忙檢查。」然後付了檢查費用,就把車開走了。

開了一小段距離之後,我直接請保險公司來把車拖吊回原廠。原廠的維修技師說 :「剎車系統和零件都沒有問題,只是胎壓不足,打個氣就好了。不過您看一下前輪,已經磨到『磨耗指示線』了,您要不要順便換輪胎?」

真相大白,我便同意把輪胎換新。修車廠老闆想「說服」我換一堆零件,卻因為沒有好好「說明」而丟了生意;原廠技師只是「說明」輪胎的情況,就輕易「說服」我換輪胎。

現代社會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在說話時,最好能跟頒布聖旨一樣,一開口就能「說服」任何人,但樂意被別人說服的人卻極少。我認為表達是需要做「目標設定」的,我們開口說話,通常有說明、說服、娛樂、陪伴這4種目的 :

說明和說服,用來處理事情

說明,是一種把事件、觀點、意見說清楚的能力。不要小看說明喔,有方法的說明,就是優雅的說服,既有盡到好好說明的責任,也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讓對方在舒服的狀態下認同、買單。

說服,則是帶有強烈的控制意圖,想讓對方依照自己的意思採取行動。如果沒有可以跟對方交換的籌碼,或是彼此有信任的基礎,很容易失敗。

雖然「說明」和「說服」是主要是用來處理事情的,不過跟我們談事情的還是「人」,不能為了要速戰速決,就忽略照顧對方的心情,所以更需要好好思考表達策略。

娛樂和陪伴,用來聯絡感情

娛樂的目的是希望對方開心、放鬆,「閒聊」就屬於娛樂的一種;招待客戶吃飯,也是以娛樂為目的,在談笑之間拉近彼此的距離,這時候如果硬要談嚴肅的話題,反而會破壞氣氛。

陪伴,則是希望對方能感覺到安全或溫暖,安慰、鼓勵都屬於陪伴。既然是陪伴,就是「以對方為主」,但不少人還是會無意識的「以自己為主」,只在乎自己要說什麼,把感性的安慰,變質成理性的「說明」或「說服」來轟炸對方。

之前有朋友被公司裁員,心情低落,不禁懷疑自己在職場上是否已經沒有價值了,偏偏有熱心人士左一句「你要趕快更新你的履歷」、右一句「不如去找一些進修課程充實自己」……話語背後的意圖,都是想「說服」他立刻振作起來,反而給他更大的壓力。

也有人半開玩笑的說 : 「真心羨慕你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恭喜你終於可以領失業補助了」……這些貌似想逗他開心的「娛樂」型表達,在他聽來其實句句扎心。為他著急、為他好的千言萬語,不如化為暖心之聲告訴他「有需要聊一聊的話,隨時打給我!」來得有「陪伴」的效果。

職場上的表達,這4種情境都會有,請記得在每次開口前,先思考一下表達的目的,至少你會比較清楚你現在跟對方講這段話,是要「處理事情」還是「聯絡感情」,再來思考要採取什麼樣的表達策略,就比較能掌握說話的分寸了。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