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寫過許多如何與老闆相處的文章,可收到的回饋都是:「文章寫得真好,但我遇到的都不是好老闆,怎麼辦?」那今天繼續聊聊這個話題。為什麼你總是遇不到好老闆?
「好老闆」最重要的是適合
首先說明觀點,並不是說工作上對你慈眉善目,從不逼你加班,有事情幫你扛的就是好老闆。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去找,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都遇不到。好老闆並不是站在老闆的角度來看的,而是站在你的自我需求角度來看的。真正的好老闆不是一百樣都對你好,而是某些方面最適合你。
比如你是一個做事情粗心大意、毛毛躁躁的人,這時的好老闆就是能發現你的這些缺點,並提醒你改正這些毛病的人。再比如你是個邏輯混亂,腦子迷糊的人。每次寫報告都要拖拖拉拉,不知道從何下手。那這時對你而言,好老闆就是能幫你理清思緒,教你寫報告的方法的人。又或者你覺得自己為公司貢獻許多,那好老闆就是能夠看到並認可你的貢獻,願意給予你相應回報的人。
總之現階段的你需要什麼,而你的老闆恰好有能力也願意給你這些東西,那他就是個好老闆。然後重要的是下面這句話:除此之外,你的老闆有任何其他的缺點,那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細心幫你糾正錯誤的老闆,私下可能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你大吼大叫;願意教你寫報告的老闆,可能教一遍就不想教了,下次再犯錯全都讓你承擔;能夠給你爭取利益的老闆,可能幫你升職加薪完第二天就把明年的KPI翻了一倍,還告訴你達不到就要淘汰走人……這才是社會現實。
熟悉我的讀者應該知道,我以前寫過自己剛工作時的第一任老闆。她名校畢業,才華橫溢,邏輯清晰,循循善誘,這些看上去都很美好是不是?但同時,她也是我職業生涯中遇到過脾氣最大的老闆。那時我每個星期都要被她大罵一次,經常被貶得一無是處。而且動不動她就在辦公室裡當著所有同事的面罵我寫的東西是一坨狗屎。
我好幾次動了辭職的念頭最後都忍住了。為什麼?
因為我知道,在她身上我還有很多東西沒有學到。如果學個半途而廢就走了,我之前挨的罵全都白費了。所以那時我是一邊咬牙堅持,一邊努力學習她分析問題寫報告的方法,直到自己會獨立寫報告、並能和客戶提案了,才辭職走人的。
可是這些,並不妨礙我把她作為對我職業生涯影響最大的人。因為我想通了,老闆也是人,是人就有優點和缺點。你所要注意的不是他的優點有多少,而是他的優點適不適合你,他的缺點你能不能忍受。
即使他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罵人,一天24小時線上緊迫盯人,淩晨1點發郵件問你為什麼不回訊息,甚至把你當傭人使喚。但,只要他身上有你還沒學會的東西,有你未來想在這個行業長久立足的東西,他依然是一個值得你去學習的好老闆。
千萬不要把好老闆和聖母劃等號。實際一點,結合自己的需求做比較。除此之外的東西,你都要忍。這是我的第一個建議。
老闆好不好,要看他怎麼對所有下屬
第二點,看一個老闆好不好,不要看他對你怎麼樣,而是看他對其他所有下屬怎麼樣。換句話說,他如果對你不好,是不是針對你,只對你一個人不好?如果是這樣,那就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的經驗是,當你的老闆開始針對你時,那一定是以前你做錯了很多事積累起來的後果,只是你還沒有意識到罷了。比如一而再、再而三犯同一個錯誤,總是喜歡越級回報工作,或者給公司和團隊造成過重大損失等等。這種積怨已久的偏見,尤其是來自頂頭上司的偏見,一旦形成那是很難扭轉的。
為什麼老闆特討厭這些事情?因為這會讓他的業績受到拖累、權威受到質疑,地位受到威脅。換句話說,這是每一個老闆的死穴,你千萬不能碰。除此之外,老闆是不太會針對某一個下屬的。原因很簡單,人當初是他招募進來的,沒太大的毛病不會自打嘴巴,給自己冠上一個「看人不準」的帽子。
另一種情況,如果老闆並不是針對你,而是對所有下屬都不怎麼好,那就反過來在老闆身上找原因。同樣是個人經驗,不代表全部。這種情況多半是老闆的風格個性和大家不合,用英文講就是chemistry不對。
比如我見過一切唯KPI論的老闆,只看業績數字,不看其他,狼性的不得了。從公司角度來看這沒錯,但從人性管理的角度來看許多人就受不了。但這種老闆不存在好不好的問題,依然是適不適合你的問題。如果你恰巧也是個很拼、很上進的員工,跟著這種老闆容易做出成績,做好了後面的獎勵不會少,比如華為就是這樣。但要是你追求生活品質,不想過每天公司、家裡兩點一線的生活,不想週末還被問工作上的事,那這種老闆對你就是災難。
雖然現在罵老闆的文章容易受到追捧,但我依然要說,不是每個老闆都是混蛋,也不是每個老闆都是天使。人性是個很複雜的東西,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想問題不要非黑即白,也不要道聽塗說,關鍵是你要首先瞭解自己。自己擅長什麼,缺乏什麼?未來要著重培養哪方面的能力?想涉足哪些領域的技能?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平台還是短期的跳板?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對自我的剖析。只有先瞭解自己的需求,才能有目的去尋找對應的解決方案。
像我待的最久的一家公司,我在裡面做了4年。去之前,所有朋友都跟我說這家公司不行,客戶難纏,老闆難搞,連獵頭都勸我三思。但是,去了之後呢?問題確實是有,但並沒有外人說的那麼不堪。
客戶難纏,但是也講道理;老闆難搞,但是也相信專業。在這裡我涉獵了以往從沒有接觸過的行業,許多工作跳脫了子公司的層面,上升到集團兄弟公司的合作,也直接和間接認識了更多高層,這就是成長。還是那句話,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旁人說的話都是參考,真相到底如何只有親身試過了才知道。
最後一個建議,時刻嘗試換位思考。
即使你現在是下屬,但這不妨礙你站在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執行層和管理層看待同一個問題,常常發生南轅北轍的現象。比如你是一個部門專案負責人,三番五次跟老闆申請公司資源就是不被批准,即使你們部門的貢獻每年穩居公司前列。
很自然的,你肯定會覺得老闆「腦袋糊塗」(編按:原文為傻逼,以下也改為腦袋糊塗)。這麼重要的專案,這麼有潛力的客戶,老闆居然視而不見?
但實際情況呢,老闆手上不只看你這個部門的業務,他還有其他5個業務線要看。去年又碰上疫情,導致其他4條業務線的收益急劇萎縮,只剩下你和另外一個部門還不錯。
你想的是,景氣都這麼差了,我還能給公司賺錢,你居然不支持我?但你老闆想的是,公司目前資源有限,如果砍掉其他業務線來大力支持你的部門,雖然公司的現金流短期內可以健康發展,但疫情過去後那些被砍掉的業務又會東山再起,到時候再想追趕上來就難了。
於是他做出一個決定,把你部門的收益挪一部分去養其他部門的人。美其名是大局為重,共體時艱。你知道的時候當然傻眼,心想不僅不支持我還從我這裡瓜分一份去養別人,這是什麼意思?於是矛盾就產生了。
但這個事情到底誰對誰錯?其實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全看時局發展。有可能你對,也有可能你老闆對,也有可能大家都錯了。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同一件事情,下屬和老闆的位置不同,思考的出發點就不一樣。
你是部門負責人,一切當然以自己部門利益為重,看重當下。這無可厚非;老闆統管公司所有業務,看的是未來的全面發展,所以不可能對某一些人偏心,不然以後還怎麼帶團隊。這也沒錯。
矛盾的關鍵點不在於誰好誰不好,而在於大家的理念不同。而理念這個東西,當下是看不出來對錯的,更多時候只能交給時間來驗證。所以當你覺得老闆不好,覺得老闆「腦袋糊塗」的時候,到底是因為他腦子壞掉了,還是因為各自的視角和理念不同,這其實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如果是理念的問題,你能做的不是去罵老闆,而是嘗試理解他的理念,解讀他會這麼想的原因和意圖。注意,理解不等於贊同。你可以理解之後依然不贊同。但我反對的是,連理解都沒做到,憑幾句表面的話語就開始抵制。這樣的思考並不成熟。
還是以前面的例子來說,當你理解老闆的想法,並且你對未來的判斷也是疫情過後,公司其他業務線的生意會恢復過來,那麼此時犧牲自己的一小部分利益,換取公司未來更好的發展,其實是一個更明智的做法。
只是在這之前你需要和老闆約法三章,今天你犧牲小我成全公司的大我,未來如果一切如大家所願,那麼你理應得到一份更大的回報。而老闆答應了,並且後面也如約兌現了自己的承諾,那麼他就是個好老闆。不僅有大局觀,還信守承諾。
這其實是我朋友的一個故事,他就是那個部門專案的負責人。他在去年年中的時候和自己老闆有過一次爭辯,當時他選擇相信老闆的判斷,如今公司的發展也驗證了這一點。
寫這麼多是想說,職場上因為理念不同產生的矛盾分歧非常多,但這不必上升到給對方貼標籤的程度。君子和而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因為理念的分歧,就覺得對方非好即壞。多試著換位思考,理解對方下判斷背後的原因和邏輯,比宣洩情緒更能帶來價值和成長。
特別是老闆做的判斷,很多時候起點和下屬是截然不同的。當你理解了他的思維模式,熟悉了他的理念觀點,這其實是為你自己以後當老闆做準備。至於他是不是一個好老闆,等到有一天你坐到他這個位置的時候,再問問自己也不遲。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最後總結一下,如何遇到好老闆?3個小建議:
- 把好老闆的標準合理化;
- 找適合自己的老闆,不要找對誰都好的老闆;
- 多嘗試上下位置換位思考;
遇到好老闆其實不難,難的是你怎麼去理解這個「好」字。共勉=)
*本文獲微信公眾號「張良計(ID:zhang_liangj)」授權轉載,原文:你為什麼總遇不到好老闆?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