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讓人痛心的新聞:齊柏林的兒子齊廷洹應邀前往苗栗縣演講,卻意外收到承辦人錯發的訊息,內容羞辱他是「靠爸族」。齊廷洹因此中止講座、直接離場,隨後在臉書上公開此事。

苗栗縣政府雖然迅速道歉,涉事承辦人也主動辭職。苗栗縣長鍾東錦更透過臉書發文表示:「一定是我做的不夠好,才會養成如此的部屬,齊柏林先生對台灣的貢獻擺在眼前,你怎麼可以如此放肆?⋯⋯這屈辱不但傷害了齊廷洹先生,傷害了他的父親,也傷害了整個苗栗,我的歉疚與羞慚,難以言喻。」

其實,不只是這起事件,近期也出現便利商店店員半夜喝醉躺在地上,還寫牌子要客人去其他店消費。這兩則新聞都讓我們看到了「職場專業度不足」和「個人主義張狂」,將為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敗壞。

如何避免職場危機?認清「我是誰」至關重要

身為受僱者,從上班打卡那一刻開始,就要知道「我是誰」。進入企業組織,你的角色就是「某某機構的代表」,而不再是「你自己」,這是每個職場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即使你對組織沒有認同感,認為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但當「我」凌駕於「團隊」時,就是一種驕傲。除非你離職,「某機構的代表」這個身份才會終止。

若做不到認同,就假裝你是個演員

我時常在公部門或企業內部進行「品牌發言人訓練課程」,每次上課我都要求品牌方讓第一線客服、小編、業務或基層人員來上課。因為會讓危機發生的未必是高層,時常是第一線人員因為口誤,或因個人主義過重而導致。

「認同組織文化,背負品牌形象的使命」對職場人來說,可能是個難以理解的事。所以我常對學員說,當你進入公司的那一刻起,就要把自己當成一名演員,你的角色是「品牌發言人」,你的言行舉止都影響到這家公司的存亡。

在離職之前,即便是下班時間,你依然都是演員,而不是你自己。如果做不到,那就要承擔被換角的風險。

聖經《馬太福音》12:35-36中提到:「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

這段經文是說,人心裡存有什麼意念,口裡就說出什麼話來。當我們心中定義某個人是靠爸族,是因著家中長輩的餘蔭得以存活,這樣的意念中不免夾帶著輕蔑與嫉妒。

一個公務人員的低級錯誤,讓受邀演講者受辱,民眾也錯失一場精彩講座,更讓縣長、整座城市都蒙羞。

這些個案也讓我對職場人的專業度更為擔憂。「品牌形象建造不易,毀滅卻只需要一句話」,但願每位職場人都能放下驕傲,以「做一個好演員」的心態出發,讓自己成為組織的驕傲,而非災難。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