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我的第二本書《思維的良率》出版,因此有機會上電台受訪。前幾天,我去電台時,旁邊的音控大姐問我:「彭老師,我看你是工程師出身,現在變成作家,好特別喔!你可以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從工程師變成作家的嗎?」

我心想:「工程師不能變成作家嗎?」哈哈,但想歸想,我沒有說出來。音控大姐的問題,我當下不知道怎麼回答。憑良心講,我從來沒有作家夢,但是人生走著走著,好像就走上了這條路。

學生時代的我,國文成績不好,比較好的科目是數學。為什麼國文會不好呢?我當時對國文沒什麼興趣,感覺文鄒鄒的,我不會花很多時間去被,也不花時間鍛鍊作文能力。國中時考作文,甚至還拿過不及格。如果以前的同學們知道我現在是作家,他們應該會哈哈大笑,一定會說:怎麼可能。

既然從小對國文沒興趣,也沒有好的寫作能力,怎麼會離開台積電之後,出版了兩本書,變成有點小名氣的作家呢?從一名工程師,換到作家身份,回顧這個歷程,應該有3個學習階段。

階段一:開始寫文章,瀏覽數不到10,我仍舊持續不斷

當年離開台積電,從事企業培訓職業講師,我知道寫文章是必經的一段路。透過寫文章,可以讓更多企業認識我,進而有企訓機會。因此,我開始寫文章。但你可以想像嗎?那時會點閱文章的人,不到10位。理由很簡單,我寫的文章,好像都是為自己寫的,根本沒有考讀者能不能看懂。自己寫得很開心,文章裡都是專業用語,一般讀者看了前幾行,可能就想睡了。

但是,透過這個書寫的過程,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邏輯,都被梳理出來了。即使看的人非常少,但對當時的我來說,已經是一種鍛鍊。就算很多人看不懂、沒什麼人要看,我還是持續地寫,持續輸出。

階段二:寫一篇好文章,引起讀者共鳴

文章寫著寫著,慢慢被一些雜誌發現,希望把我的文章Po到他們的雜誌,例如:印刷電路板雜誌、震旦月刊等。這些雜誌沒有過多商業色彩,編輯沒有特別的要求,只要內容有料,讓讀者有所收穫,其實就可以了。我在這階段寫的文章,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磨練。

也是在這個階段,我慢慢了解,如何把專業的東西寫得稍微簡單點,加入一點故事情節。但本質上,每篇文章的知識含量還是很高。當時的雜誌總編給我很大的空間,我寫完的文章,大致上不會特別修改。

在這個摸索階段,我不斷精進文筆,也會去看別人寫的文章,觀察哪類型文章更受歡迎。慢慢地,我發現,原來文章要有一些特定元素,才會引起讀者共鳴。

階段三:馬步蹲多年,把握機會,等待發光

去年,我出版第一本新書《彭建文PJ法:高效工作者的問題分析與決策》,接著,經由朋友引薦,我開始在商業周刊寫文章。這個合作機緣,對商周而言,當然是想測試我的文章內容,是否與職場人士需求相匹配,是否符合商周讀者胃口;而對我來說,則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雖然過去已經寫了好多年文章,但始終沒有得到一個大突破。

開始在商周寫文章的時候,我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希望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有幾千人點閱。對我而言,點閱是一個激勵指標,是我持續不斷改善的動力。

寫出幾篇文章後,點閱數大概落在3千~1萬左右,這個過程中,編輯會調整文章的主題,給我一點建議跟想法,找一些文章範例給我參考,也根據文章本身給予寫法建議,對我而言,這是非常正向的回饋。經過幾次討論,我的文章點閱次數突破了2萬,甚至有幾篇突破了5萬,8萬,10萬,甚至有一篇文章點閱數高達17萬。天啊!我在做夢嗎?從來沒有想過,我的一篇文章,居然可以有17萬點閱。這對我而言,是有多大的鼓勵與成就。

今天,我的文章在商業周刊,能得到那麼多的讀者肯定,除了要感謝商周編輯團隊,另外就是自己的努力。10年時間,聽起來很長,但我走過了,至少算達成了。我相信,我在寫文章這方面,還有很多可以精進的空間,但對現階段的我而言,已是一個很大的里程碑,也讓我達成了出版第二本書的心願。

我常說,要考上建中,一個國中3年、只花1/3時間在讀書,其他時間都在玩的學生,跟一個從小學就立志要上建中、整整9年不懈努力的學生,哪一個比較有機會考上?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成功絕對不是一蹴而就。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夢想。這個夢想,你不去追,就永遠沒機會,而你去追了,也不要想著一下就能成功。因為我們都是平凡人,平凡人的成功確實要花一段時間才有機會看到。

我曾經是一個作文不及格的學生,出社會做的是工程師工作,但我最後成為了作家。帶著夢想、努力、野心,不斷修正。這個過程中,我相信你也會遇到貴人來敲門,把握住機會,成功就會是必然的結果。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