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錢人,都是用什麼心態在面對工作?

先跟你分享一句話:「這世界上不會有人願意教你怎麼賺錢,除非你就是他賺錢的工具。」所以別期望我會告訴你什麼商業模式,我只是想替你釐清一個觀念,就是有錢人到底為什麼有錢。

錢只是奔向理想的副產品

在大學畢業之前,身為學渣的我,自然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我認為這輩子只要能月薪5萬,就功德圓滿了。但在畢業後的第一年,月薪就有10萬,我卻覺得錢不夠花,因為買一個名牌包就要5萬;當月薪來到20萬時,我仍然覺得錢好像不夠花,因為買一支勞力士要50萬。這就是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Keynes)說的「邊際消費傾向」。

在月薪只有5萬的時候,我不曾想過自己有個選擇叫「買名牌包」;當月薪10萬的時候,也不曾想過有個選擇叫「買名錶」。隨著收入提升,物慾也跟著「水漲船高」。那麼可想而知,等到你月薪百萬的時候,你仍然很可能不會感到滿足。

我敢說,多數人不是真的懂得欣賞那些名貴的奢侈品,他們只是希望透過展示財富,進而獲得社會認可罷了。

網路上曾流傳一句話:「之所以努力,是因為我喜歡的東西都很貴、想去的地方都很遠。」你說貴的東西、遠的地方就真的好嗎?不見得。否則為什麼很多人出國的8成以上時間,都花在「拍照上傳」這個行為?

人們之所以會這麼想,只是因為所有的廣告都在不斷暗示人們一件事:你的價值跟你對社會有多少貢獻無關,跟你願意花多少錢去買一個你不見得需要、但很昂貴的東西有關。

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買了一個很貴的東西,第一件會做的事並不是仔細查看產品細節,而是「拍照上傳」。他對於這個產品的喜愛,很大程度取決於有多少網友留言回覆:「表示羨慕」。

我常跟朋友開玩笑說,要判斷一個人是真的喜歡名牌,還是只是想炫耀,就看這個人買了名牌後,有沒有辦法忍住不拍照發文。一旦一個人擁有病態的消費主義思維,他做的所有努力,都只是為了讓他能無止盡的透過「購買」的行為,向人展示自己的價值,而非做自己真正喜歡以及對社會有貢獻的事。

之前和大家分享Richard St. John在TED演講關於成功人士的8種特質。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這8種特質中,沒有一個是「愛錢」。實際上,如果你看完演講影片,你會聽到他說,他雖然現在有錢,但他所做的一切事情,從來都不是為了奔向錢去。更進一步的說,那些被世人認為成功的人,如比爾蓋茲(Bill Gates)、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他們的所做所為,很有可能都不與錢直接相關。

之前我受邀替曼都集團演講時,我提到一個例子,在賴淑芬董事長接手曼都的時候,曼都集團在全台已經有六十多間分店了。在她就任的10年內,分店數擴張至全球總共五百多間店。如果賴董努力的原因只是純粹愛錢,邏輯上就說不通了。以她當年的薪資來看,肯定位於全台灣PR99以上。或許,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有錢人之所以有錢,並非他們愛錢,錢只是他們認真提供他人價值後的副產品。

當你向社會提供價值,除了讓你獲得成就感外,附加的就是金錢收益。但當人們缺錢時,卻總是把注意力放在錢本身。 

如何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當你理解這個道理後,目標也就明確了,我們得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然而,如何定義「有價值的人」?我聽過一個特別有趣的說法:假設當自己逝世的時候, 你會期望親友在追思會上如何致詞?如果我的人生目標就是穿金戴銀,這些親友們,會不會在追思會上說,「我覺得武敬凱好棒,因為他住豪宅、開豪車、戴名錶」? 

很顯然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雖然非常富有,但人們對他的悼念詞不是讚嘆他有多少財富,而是感念他為人類社會帶來飛躍式的進步。因此,賈伯斯是一個極其有價值的人,有錢自然也是理所當然。

我們來梳理一下邏輯:想要賺到更多的錢,首先要讓自己成為有價值的人;一個有價值的人,並不是他積累了多少財富,這叫做倒果為因。一個有價值的人,反倒是他願意提供別人多少價值。

每個人在人生中,大多會經歷3個歷程:

第一個歷程,因為別人長得好看而崇拜。或許這是青春一部分的表徵。在年輕時,我們總認為一個人的價值,來自於他的外貌和顏值。直到出了社會,才發現原來這世界帥跟美的人不盡其數。

第二個歷程,因為別人有錢而感到崇拜。直到你開始發現身邊的人都很有錢,這才意識到,原來想要有錢,只要努力一點就不是件難事。

第三個歷程,因為別人有智慧而崇拜。因為你後來發現,多數人的努力都是裝出來的,只有這才足以解釋, 為什麼看上去努力的人多,但實際上有智慧的人卻少之又少。

這個思維發展,類似一句話: 「30歲以前,若沒寫過風花雪月,那說明你太蠢笨;30歲以後,你還在寫風花雪月,那說明你笨得無可救藥。」

在30歲以前,我們可以視錢如命,因為做什麼事都得要錢,父母看病要錢,買車要錢。在30歲以後,或是功成名就時,如果你還視錢如命,代表你這一生終將被錢綁架;因為你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才會傻到去用別人的羨慕值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最後補充,如果你想持續為別人提供價值,你必然得去做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想要把事情做好,就得把事情做久;想要把事情做久, 就得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書籍簡介


《成人世界生存邏輯》

作者: 武敬凱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12/12

作者簡介
武敬凱

靠著自學攝影及行銷,30歲以前已受邀完成500場以上的講座課程,邀約單位遍布商界及學界,並先後於十多間知名品牌擔任行銷顧問,知識型影片在媒體曝光次數逾百次。

個人網站:wuchingkai.com/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成人世界生存邏輯》。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