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認為,情緒穩定比高智商更重要——從事投資不需要多高的智商,你需要的是維持穩定的情緒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不少人終日處在情緒崩潰的邊緣。

在《情緒靈敏力》的作者蘇珊.大衛看來,通過練習,你可以運用技巧靈活地調整情緒,從而在職場生活中掌握主動權。

一、辨別工作中的潛在陷阱

商業文化的普遍邏輯是:不應該把負面情緒和感受帶到工作中來。身在職場的人,要麼淡泊寡欲,要麼永遠保持樂觀,所有人都必須壓抑內心冒出的任何強烈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但這違背了我們基本的生理需求,不管我們的工作能力有多強,每個健康的人的內心都會源源不斷地產生想法和情緒。

在迅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工作對我們的效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我們需要應付每日出現的唯一常態——不確定性和變化。我們還需要提升人際交往技巧,利用團體的力量,群策群力,鼓勵大家一起思考新的想法和觀點,順利完成工作。因此,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複雜程度的提高,培養自己控制情緒的能力就顯得更為迫切和必要。

如果你的工作中出現了以下8種跡象,你很可能已經陷入了工作中的潛在陷阱當中。

  1. 即使明顯有更好的行動方案,你也不願放棄習慣的思維模式。
  2. 明知出錯了你還保持沉默。
  3. 你總是忙著做一些不那麼重要的事,而不顧及大局。
  4. 你變得十分冷漠。
  5. 你只主動承擔最簡單的任務或差事。
  6. 你對同事或專案做出了言不由衷的評價。
  7. 你對同事的印象建立在自己的想像或成見之上。
  8. 你沒有掌握自己職業發展的主動權。

二、避免多餘的情緒勞動

每一份工作都需要你在情緒調節方面付出努力,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情緒勞動。情緒勞動是指工作時或與人交往時為了維護公眾形象所需要的能量。有時,在某些隆重的場合,你不得不強顏歡笑,雖然實際上你真的很想回家躺在床上看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情緒勞動就是我們所說的「保持禮貌」或「勉強應付」。

不過,在工作時,你越掩飾你的情緒或皮笑肉不笑,情況就會越糟糕。你的真實感受和虛假表現很不一致,這會讓你感覺很累。因為這耗費了你太多精力,這種做法最終會導致你的心理健康水準降低和精神倦怠。同樣,這種情緒上的內外不一致也會給你的工作單位造成各種負面影響。這也就意味著,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出符合你所期望的生活方式的抉擇,要從事你嚮往的工作,你要把那些對你來說十分重要的事情當成你的路標。

有時我們會忙得不亦樂乎,忘記聆聽自己的心跳——那是我們的價值觀對我們的呼喚。沒有導航設備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很容易把很多個小時甚至很多年浪費在翻閱文件、上網、閱讀無聊的郵件、在咖啡廳閒聊這些事情上,最後感覺一無所獲。只有在工作中實踐你的價值觀,根據你的重要目標去採取行動,你才能變得更加敬業,才能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

三、坦然面對工作中的壓力

很少有人會因為日常工作而極度恐懼,但我們都會感到有壓力。現代社會工作中的壓力主要來自於財務報告、討厭的客戶、可怕的談話或隨時可能遭遇的解僱威脅。壓力並不都是壞事。最後期限和過高的期望會使我們不得不一直踮起腳尖,時刻保持警醒。從基本的生存層面來說,壓力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需要一定的壓力。

若要培養我們控制情緒的能力,我們就不應否認壓力、抑制壓力或對壓力耿耿於懷,因為這都會適得其反。回避壓力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調整自己與壓力的關係。不要讓壓力控制我們,而要學會控制壓力。

(1)接受壓力存在的事實。不要將壓力視為會折磨你、破壞你生活的事物。接受壓力會一直存在這件事,承認壓力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很快消失。

(2)要對情緒進行準確定位。當你說「我有壓力」時,你就把情緒與全部自我混淆了。你可能也意識到了,你所說的「壓力」實際上可能是由於你負責太多工作卻難以應付而產生的疲憊感,或者是因為小組沒有同心協力而產生的挫敗感。

(3)試著從情緒中學到些什麼,這種情緒或許就是在暗示你,你需要和團隊成員進行交流,或呼籲主管進行更加公平的工作分工。

四、適當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

調整工作狀態也被稱為「工作形塑」。工作形塑要求你對工作環境有新的認識,找到方法重新調整心態,讓工作更有吸引力,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嘗試工作形塑的員工通常最後會對工作更滿意,在單位也能有較好的業績表現,個人適應能力也會提升。

工作形塑的第一步是留意哪些活動對你最有吸引力,是工作內的活動還是工作外的活動。或許你已經注意到了,即使你在銷售部門,你也可以不斷提出新的市場行銷理念,而且你可能會發現,有些理念還被公司其他部門接受和執行了。那麼,你是否可以考慮申請參加行銷部門舉辦的每週一次的行銷策略會議?主動提出你的銷售計畫,幫助改進公司的銷售工作?

你也可以透過改變與其他人互動交流的方式或範圍來練習工作形塑。比如,你負責的工作近期來了一些新的工人,不妨試著去和他們交流,通過某個活動瞭解他們是如何看待公司當前的生產狀況的,然後試著採用他們的建議為公司打造多樣化的產品。

通過工作形塑改變自己對工作的看法,激發創造力。你也許剛得到提拔成為一名公司高層主管,但你現在陷入了基本工作的困境,做不了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如果你能調整心態,看到擔任管理者的價值——可以幫助別人發揮潛力、改善生活,那麼你就能發現很多創造性的管理方法。

當然,工作形塑也有侷限性,你不可能不顧手頭的工作而去嘗試不同的工作。不管你的想法有多好,公司也不一定有資源幫你實現崇高的理想。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保持開放的心態很重要。要想實現工作形塑,你需要關注什麼樣的方法最有效,在達到自己目標的同時,還能為公司創造價值。你也需要與他人建立互信的關係,特別是你的上司,這樣一來,他甚至可能會重新分配任務,幫你找到新機會。你害怕做的事情可能是你的同事夢寐以求的機會,反之亦然。

五、從負面情緒中吸取經驗教訓

如果你從一個完全不適合你的工作幹起,那麼即使你為工作形塑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得很完美。所以,接受你所有的情緒,既要向正面情緒學習,也要從負面情緒中吸取經驗教訓。

負面情緒也有其獨特的作用。比如,尷尬和內疚可以緩和衝突並增進合作。憤怒會使我們避免給出帶有偏見的答案。憤怒會使我們產生一種「揭露對方」的心理,為了擊垮對方,我們會嘗試研究對方的觀點。在流覽了與自己觀點相左的資訊之後,人們會更願意改變自己已有的想法。悲傷是在暗示我們自己有什麼事情出了差錯,通常會促使我們尋找更好的方式去陪伴家人和分享快樂,也會暗示別人我們需要一些説明。假裝開心或抑制悲傷則表示你拒絕別人的幫助。因此,坦然接納自己的情緒,就可以發現情緒傳達的資訊,從而做出積極的改變。

保持較強的情緒控制力,我們就能在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中學會換位思考、學習必要的技能、建立人脈關係,幫助自己找到合適的工作。與此同時,我們還能利用這種控制情緒的能力讓自己在每天的工作中得到最大的收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被動謀生,而去真正生活。(摘編自蘇珊·大衛《情緒靈敏力》)

*本文獲微信公眾號「獵聘(ID:liepinwang)」授權轉載,原文:5個小技巧,幫你應對工作中的負面情緒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