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維持自我認知程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What提問法。顧名思義,就是透過問自己「是什麼」(what)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疑難雜症,想要客觀思考事物時,這個技巧能夠發揮極大的功效。舉幾個具體的例子:

●問題:對同事的無禮態度感到惱怒
→What提問法:我對對方態度中的「什麼」部分感到惱怒?

●問題:執行中的專案失敗了
→What提問法:為了將失敗的損失壓到最低,現在應該要做「什麼」?為了有效運用這個失敗,需要採取「什麼」方法?

看到這些例子時,或許有很多人會覺得「這不是廢話嗎?」問題發生了,當然要去思考該做些什麼啊!怎麼會把這件事當成很厲害的技巧呢?

可是,這樣的想法有一個很大的錯誤。其實每當問題發生時,我們都會有不自覺問「為什麼」(Why)的傾向。以剛才的例子為例:

●問題:對同事的無禮態度感到惱怒
→一般反應:「為什麼」同事要擺出那麼討厭的態度?「為什麼」自己會氣成這樣?

●問題:執行中的專案失敗了

→一般反應:「為什麼」專案會失敗?「為什麼」自己會犯那種失誤?問題發生時,想知道原因是人的自然反應。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只要一發生什麼事情,大家都會不自覺地問「為什麼?」

可是,從自我認知的觀點來看,這種提問方式通常不會起太大的作用。因為問為什麼的回答範圍實在太廣泛了,而且通常也無從得知正確答案。

以對同事的無禮態度感到惱怒為例,這時如果去想為什麼同事要擺出那麼討厭的態度,能想到的答案多不勝數。

因為同事本來就不適合現在這份工作、同事的人格有問題、同事其實很討厭自己、只是單純那一瞬間心情不好、之前看太多負面新聞,心情很煩躁等等。

我們很難從無數的假設當中,找出真正的答案

同事不適合這份工作或同事的人格有問題,這類假說需要經過多次驗證才能證實。只是單純那一瞬間心情不好,這點又受本人主觀的影響太多,無法用客觀的角度來判斷。

此外,根據多項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人在被問到為什麼要採取某種行為時,通常無法解釋自己真正的動機。

正如第三章提到的,人在一天當中,腦中會浮現無數想法,但有一大半不會留在記憶裡,結果就是大多數的人根本無法了解自己真正的動機是什麼,最後只能隨便回答一個「這大概就是真相吧」。

以對同事的無禮態度感到惱怒為例,若是你從以前就對那名同事沒有好感,那麼你高機率會選擇他的人格有問題,或他不適合這份工作這類否定對方的假設為正確答案。

反之,如果對那位同事印象不錯,就會比較願意去考慮對方心情,偏向採用他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或他一定也過得很辛苦吧這類解釋為正確答案。基本上我們的判斷很大程度受到情緒和印象的影響,因此只問為什麼,很有可能會讓我們產生盲點。

問為什麼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出現負面思考。為什麼的提問不僅不適合用來導出正確答案,更很有可能使你的精神狀態低落。

以執行中的專案失敗了為例,多項自我認知的相關研究顯示,問自己為什麼會犯那種失誤時,大多數的人都會傾向往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自己的技術還不夠純熟的方向去想,聚焦在自己的缺點和不成熟的地方。

人原本就是容易負面思考的生物,因此一不小心就會忘記用客觀的角度來評斷自己的能力,往更負面的方向去想。

越喜歡內省的人,越容易看到這種現象。越擅長在腦中思考很多事情的人,越容易因為喜歡問為什麼而導致心理生病。過度思考為什麼會失敗,或為什麼評價這麼差,會使腦中產生一堆負面思考,徒增內心的不安和空虛感。這是很多喜歡自我分析的人容易陷入的陷阱,請務必注意。

問問題是一種自我訓練

另一方面,what提問法有助於我們拒絕大腦產生的盲點,同時會促使我們往正面方向思考。具體來說,以對同事的無禮態度感到惱怒為例,即使去思考為什麼同事要擺出那麼討厭的態度,也很難得到好的答案。但如果是問自己對他態度中的「什麼部分」感到惱怒,又會有什麼結果呢?

讓自己惱怒的原因有好幾個點。例如他那瞧不起人的表情讓人生氣,突然大聲說話的部分令人煩躁,而最讓我惱怒的地方是他那完全不想解決問題,只顧著為自己辯護的態度。

因此只要將提問的方式從「為什麼」改成「是什麼」,就能運用發生的問題來進行自我分析。若之後想要更深一層認識自我,再繼續問為什麼就好。

從同事所引發的問題中,也可以學著思考自己的怒氣會在怎樣的條件下啟動。明明希望自己可以找出正向的解決方案,腦中卻一直在責備對方,覺得是他不好、是他的錯,真的會讓人感到煩燥。在不斷互相批評的過程中,也會浪費寶貴的時間,這也會讓自己怒火中燒。

像這樣,平時就透過問是什麼,來深入挖掘自己的內心深處,便可以將日常中發生的問題轉變為認識自我的訓練。例如上面的例子可以幫助自己深入理解在什麼情況下容易發脾氣,下次遇到類似的狀況時,就能維持客觀和冷靜的態度。

此外,what提問法不僅可以當成認識自我的訓練,還能用來導出正向的解決方法。例如,對同事的無禮態度感到惱怒這個狀況,就可以進一步問自己以下問題:

●為了改善和同事之間的關係,我今後該採取什麼行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事情有所進展,我能執行什麼步驟?

用這種方式去思考的話,就不會一味地責備自己,也能更容易想出改善現況的正向解決方法。what提問法具有促使自己進行具體行動的作用,也能避免將能量耗費在負面思考上面。

書籍簡介

零盲點的決定力:Google、Amazon最重視的用人準則
ムダに悩まない理想の自分になれる 超客観力

作者: Mentalist DaiGo
譯者: 林琬清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1/02/03

作者簡介

Mentalist DaiGo

  擅長解讀、操控人心的讀心術,日本唯一的讀心師。活躍於企業研習活動、演講、諮詢服務等領域,擔任基因解析企業的顧問和大學特任教授,並多次參與電視節目演出。著作累計發行量已超過130萬冊。

譯者簡介

林琬清

  日中自由譯者,日文系畢業,曾留日兩年,主修日中翻譯。
  熱愛日本流行與傳統文化,喜歡挑戰各種領域的口筆譯,視翻譯為畢生事業。

責任編輯:梁喆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