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半年,Spotify得到1100萬名新的免費聽眾,成長幅度將近50%。這股成長力道實在過於猛烈,最終演變為一個嚴重問題:太多的免費用戶,已經使得Spotify精心調整打造的商業模式出現弊端。

免費是有代價的;就算用戶不必支付使用費,Spotify還是得支付成本。假設一名免費用戶的平均成本約是每月1美元,如果能夠得到廣告收入,成本便會降低。但是,現在Spotify的行動版本沒辦法置入廣告;也就是說,如果有數百萬名用戶使用行動版應用程式,每個月就會產生數百萬美元的開銷。

所有Spotify股東都對此窮追猛打,他們想知道究竟要等到何時,才能讓付費訂閱的人數達到免費用戶的成長速度。

2014年春天,Spotify宣布它的付費用戶已經達到1千萬人,這是它第一次在新聞稿中提及付費服務的成長。唱片公司的數名代表鉅細靡遺的閱讀這份郵件,畢竟他們很在意免費用戶數量變得太龐大。

小天后自行「下架」專輯

2014年11月,泰勒絲推出專輯《1989》,甫推出就在一週內賣出120萬張,創下自2002年《阿姆秀》(The Eminem Show)以來最高的首週銷量紀錄。

然而,這份成功和Spotify完全扯不上邊;換句話說,在這個來自瑞典的串流平台上無法收聽這張專輯。聽眾雖然能在播放清單看到歌曲,卻無法播放,這名創作歌手不想讓自己的歌在Spotify上架。

11月3日星期一,情況在專輯發行後的一週內又有變化。泰勒絲撤下自己所有之前曾在Spotify上架的歌曲,這位大明星認為,該公司的免費服務和盜版音樂沒什麼兩樣,她實在受夠了,「我認為藝術應該是有基本價值的。」幾天後,她在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如此表示。

自巴布.狄倫在2009年撤離Spotify平台以來,丹尼爾.埃克又再度面臨抵制問題。事實上,繼巴布.狄倫之後,也有數名創作人撤離Spotify。但是,泰勒絲的抵制比前者更具殺傷力,也更廣為人知。她擁有大機器唱片(Big Machine Records)當後盾,這家公司的音樂是透過環球音樂進行分銷的。

「你們如果使用Beats Music或Rhapsody,就必須透過付費方案才能聽我的專輯,而這筆費用,也象徵我創造出來的價值,」她說。

Spotify面臨史上最嚴重的公關危機。泰勒絲從Spotify下架後一週左右,丹尼爾.埃克在公司部落格發表了一篇長文做為回應。他解釋,Spotify和盜版、YouTube或SoundCloud等免費服務的機制大不相同;每當有人在Spotify平台上播放一次樂曲,就會支付創作者與權利人費用。

另外,他還公開串流服務的基本機制。創作者並不是在專輯或樂曲賣出後馬上獲得收入,而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收到Spotify支付的錢。丹尼爾保證,只要服務規模擴大,Spotify支付的金額也會跟著增加。

支付創作者費用爭議不斷

讓丹尼爾.埃克備受挫折的是,那些和串流服務有關的爭議,總是圍繞著Spotify支付給創作者的費用打轉。Spotify支付的金錢基本上都是流向唱片公司及音樂發行商,至於對方如何和創作者或作曲家分配那些錢,Spotify根本管不著。在2009年到2014年這段期間,Spotify總共向音樂產業支付了20億美元的權利使用費,這個數字很快變成了公司內部的中心話題。

受到泰勒絲退出的影響,大批創作者也開始試圖重新商談自己在串流經濟中的價值。

就在2014年底,肯.帕克斯收到了一封報價信。這封郵件來自饒舌歌手Jay-Z的代表團隊,他希望Spotify用10億美元買下他所有的歌曲版權。

2015年1月的某個週五早晨,Jay-Z對某家瑞典與挪威合資的科技公司出價,造成其股價大幅上漲60%。這名饒舌歌手決定改變策略:與其要用壟斷的方式授權自己的音樂,他決定不如直接買下串流服務公司。他第一個盯上的就是Aspiro,它除了WiMP之外還握有Tidal這項付費服務。

Jay-Z對長年被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冷落已久的Aspiro,開出4億6400萬克朗的價格,持有該公司3/4股份的挪威媒體集團Schibsted對此很感興趣,但其他的小股東可就沒那麼樂意了。

藝人收購公司組聯盟對抗

這群持有該集團股份的瑞典老頭,暫時擋住Jay-Z的串流服務野心。但是,Jay-Z所持有的美國公司Project Panther Bidco並沒有因此退縮,Aspiro在一週後被收購,公司名稱改為Tidal。

幾個月後,Jay-Z和碧昂絲前往曼哈頓中城某棟有玻璃屋頂的工業建築,他們將在那裡進行Tidal的記者會。「我們打算建造一個由創作者持有的平台,」瓦妮亞.施勒格爾(Vania Schlogel)如此表示,她是Jay-Z持有的搖滾國度(Roc Nation)公司的投資長。

凱文.哈里斯(Calvin Harris)和酷玩樂團的克里斯.馬汀(Chris Martin)則是透過影片參與盛事。雖然泰勒絲不在台上,但她已經同意將最新專輯《1989》以外的所有音樂,提供給Tidal使用。Jay-Z表示,支持Tidal的創作者,都是因熱愛音樂而成功的象徵,「這就是我們和那些販售廣告與硬體的科技公司不同之處,」他如此說道。

於是,音樂產業又再一次出現想和Spotify一較高下的小型串流公司。所有身在斯德哥爾摩及紐約辦公室的Spotify員工,都神色不安的關注Tidal的起步,不過他們對自家公司的產品很有信心,但他們也感覺到,Spotify又必須再次和支配音樂產業的主流勢力戰鬥。

馬丁.羅倫特松則是氣壞了。Tidal的商業模式可能會造成威脅,因為若是讓大批創作者都變成分銷自身樂曲的公司股東,音樂市場景況將變得完全不同;音樂產業恐怕會變得像電影或電視產業,內容的供給來源將變得更加分散。

丹尼爾.埃克和馬丁.羅倫特松一樣關注這件事的發展。他並不打算模仿對方採取集結知名創作者或壟斷播放曲目的策略,畢竟這種策略終究難以在規模上構成威脅。

小檔案_書名:聲入Spotify

作者:斯凡.卡爾森、約納斯.萊瓊霍夫德
出版社:寶鼎
出版日期:2021年6月3日

斯凡.卡爾森、約納斯.萊瓊霍夫德 簡介
卡爾森目前擔任瑞典廣播電台新聞的科技通訊記者,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取得碩士學位。萊瓊霍夫德是瑞典首屈一指的商業新聞報《每日工業報》科技線記者,曾在網際網路即將泡沫化時,訪談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以及當時剛創立Spotify不久的羅倫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