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你是停止不動,還是深蹲高飛?其實真正的情況應該是,即便充滿動力,卻不知道努力該往哪個方向投入。
商周個案:疫情無法出門跑客戶,怎麼辦?
這篇《無法出國跑客戶怎麼辦?他們用IG、雞湯文業績飆8成》文章,揭露了疫情之中,如何以個人之力讓企業在B2B市場依舊持續成長,甚至提出了三大構面六階段的遠距提案心法與細緻的做法。
可先參考治華老師的整體重點圖:

台灣租賃龍頭中租迪和的國際資深業務,在疫情中利用經營領英(LinkedIn),在數個月內建立租賃業超過500人的精準名單,我相信很多的主管或企業主看到,會有一點興奮與擔憂。
興奮的是這已經是一個成功方案,跟進便可。擔憂則是員工過於強化個人品牌,是否之後將不久留?這就是又將希望掐死的錯誤思維。
好人才選工作是看薪資?錯!
台灣中小企業主的擔憂,不就是「育才之後,人才就自立門戶」。說真的,他們看到的也都是事實,但是這問題背後,卻絕非表面上的人才翅膀硬了就飛了,其實真正的問題是台灣中小企業主是否擅長與人才的相處之道?
曾經在一本很棒的書中看過這句話:「人才不是屬於企業的,是屬於社會的,因為只要他要走勢必會有下一家公司接手,所以人才不是屬於企業的。」但是這句話也只講了一半,因為人才屬於社會的也模糊了點,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人才,是屬於具有挑戰性的目標。
他們在選擇工作的去留時,最關鍵的已經不是薪資了。身為經營者或是高階主管都要清楚地知道一件事情,他是為了舞台與事業的挑戰性而活,為了既有的團隊而戰。畢竟一家正在成長、策略明確又肯放權,讓員工放手一搏的企業,有誰捨得離開呢?
只要你的經營規劃中有著遠大的舞台、具挑戰性的目標,高階人才就會留在這個目標之下。若想更深一層了解可以參考《零規則》與《Google超級用人學》這兩本書,都有不錯的著墨。
之所以先談到企業主的心態,就是因為接下來的操作,要有高階主管或老闆的信任與支持才可能落實,因為我真的看過太多企業主因為吃過員工的虧,心理陰影面積超大,若真的利用公司品牌建立個人品牌,只會讓員工綁手綁腳,只要過程中出了一點意外,整個政策又會瞬間收回。
行動方案:4種方式「寫」出個人品牌
要是你是可以大展長才的朋友,那治華老師會跟你分享如何經營跨平台的內容策略(國際B2B還是推薦領英),報導中有提到其實業務只要懂得寫兩種文體,每月寫4到6篇文章就可以快速地建立起自己的個人品牌,但是事實上你有很多內容種類可以寫,最起碼治華老師可以再給你幾種文體的架構,讓你在經營個人品牌可以更快加速。
寫作其實是很花費時間的,為什麼我們要寫?這是因為在疫情期間,跑業務最難的就是陌生開發,以前已經不好約了,現在這種情況更是困難。但是相反的,要是有些客戶他有需求,現在他們會因為搜尋到文章,而直接找到你,當變成客戶主動找你,相信當過業務的就知道,這樣的案子成案率就高多了。
所以這邊治華老師會提供4種文體與基本文章架構,給也想建立個人品牌的各位參考,畢竟要是只有兩種文體,對於還沒有寫作習慣的朋友來說,很容易不知道可以寫什麼,或是耐不住性子想文章內容。
一、客戶見證文
主要是說明「如何服務好自己的客戶」,讓新客戶認識你應對與反應意外的能力。照著文章4大架構撰寫,即可有一定的品質。
文章4大架構:問題說明、解決方案、過程故事、效益說明
二、需求分析文
這篇文章主要在強化你面對問題的應對能力,當客戶今天提出沒遇過的問題時,或是你對客戶提出來的專案有很系統化的分析時,你也要把當初的觀察記錄下來,因為這會成為日後形塑故事的關鍵。
文章4大架構:需求訪談、解決方案、成功個案說明、效益說明
三、時事趨勢文
這類型的文章有時候不需要跟專業有關,有時候不需要寫完整文章,只是要習慣自己寫出立場,他就是一個可以吸引大流量的文體。B2B的業務則走得就是大環境面下的趨勢反思與預測,像是《疫情之後國際運輸的三大改變與應對策略》。
這類文章因為符合時事,通常在社交平台上都會有比較好的曝光與觸及率,往往可以接觸到一些新客戶,是種非常關鍵的文章。
文章4大架構:現況提示、關鍵線索、趨勢推估、應對策略
四、個案分析文
有些產業因為專案時間很長,有時候甚至會超過一年,幾乎很難寫到客戶見證的文章,這時候不用擔心,個案分析的文章就是最好的選擇。
只要在挑選個案分析時,切記,直接往國際成功個案或國內最知名的成功個案挑選,因為不管之後案子有沒談成,我們都在這過程,幫自己奠定下深厚的專業底蘊,也開拓了自己的視野。
強化能力 需要的是刻意練習
這四種文體事實上是非常策略性的強化了你自己的能力喔!第一二類文體說真的就是短期效益,協助你的銷售可以更順利,因為都是專業相關的文章。
但是第三四類的文體,則是決定你長期價值的關鍵點,了解趨勢解讀趨勢、增加國際視野,也就是提升自己的視野與高度,這在職涯規畫中是非常需要經營的刻意練習,可惜也是大部分的朋友在職涯階段都沒被告知的部分。
當你有了這四類的文體,交替的在網路上曝光時,你自然而然比起同輩就是比較亮眼的存在,這時候一個數字就會開始慢慢地轉變,就是看過你文章的人會遠遠大於你所認識的人,將會有越來越多人在他還沒見到你之前,就已經信任你了。這時候我相信你的陌生開發也會比起同業的其他業務更容易,「當你還沒見到客戶時,客戶就已經信任你了。」個人品牌最佳的體現也就不是這句話嗎?
疫情中,你是停止不動,還是深蹲高飛?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們可以知道如何經營專業品牌力,讓自己有持續成長的力量。其實很簡單,就是每一週挑一種文體來撰寫,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