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選擇比努力重要,但很少有人說過該怎樣做選擇。今天的文章總結了一些過去的經驗和案例觀察,從行業,公司以及個人發展的角度來聊聊,職場上該如何做選擇。下面進入正文。

1.選擇那個想像空間更大的。

最近幾年我身邊湧現出許多創業成功的朋友。觀察他們的創業歷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的增長全都是指數增長,而非線性增長。什麼意思呢?

第一年公司入不敷出,可能連薪水都發不出來。到了第2年、第3年的時候,業務開始飛速增長,營業額曲線像爬坡的雲霄飛車一樣迅速飆升。然後我去看他們選擇的行業,無一例外都和網路沾邊,要麼本身是網路行業,要麼就是傳統行業但加上了網路賦能。

更重要的一點,它們統統都是想像空間更大的行業。那什麼叫想像空間大?橫向,能夠拓展更多元的商業模式;縱向,可以精深做出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這種類型的機會,只要過了那個拐點,後面就是一飛沖天。

像網紅MCN(編按:MCN為多頻道聯播網)公司,雖然現在市面上各種打著MCN名號的企業都有,魚龍混雜褒貶不一,但你如果深入研究過這個行業就知道,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這一行的想像空間都非常巨大。

比如橫向的,你可以圍繞一個核心網紅,拓展出許多周邊產品。從內容到管道再到個人IP,商業變現模式非常多樣。典型的如李子柒(編按:中國美食網紅,YouTube訂閱已破1500萬),從一個Youtuber,延伸到食品電商,生活好物等領域。同時她個人也不斷出席各大媒體活動曝光,來建立自己的辨識度,形成IP。甚至她還會參與到品牌廣告的拍攝中,儼然要進軍明星的領域。

再比如縱向的,你可以把打造網紅的方法論集結成付費課程,販賣給那些還不知道如何成為網紅的普通人或公司,用專業知識來賦能更多想進入這一行的用戶。還有橫向縱向都有的,既孵化自家的網紅,又懂得新媒體行銷的各種方法套路,於是為品牌提供從策略到執行到媒體資源的一條龍服務。

以上這些,都叫想像空間巨大。並且這些想像都是有前後邏輯可循的,而不是跳躍式的瞎想。用這個思維去審視你做出的選擇,橫向和縱向分別延展出不同的可能試試看,你就知道這個選擇妥不妥當。

2.選擇那個競爭還不充分的。

任何行業產業,從誕生到成熟都會經歷3大階段。第一個階段叫拓荒期,適合極少數膽大心細的玩家。搏一搏單車變摩托,投入大風險大收益也大,比如早期的比特幣市場;

第二個階段叫增長期,行業的遊戲規則或者說賺錢模式基本定型,大家都埋頭在自己的軌道上發力增長。整個行業大機會和小機會都有,就看你能不能趕在別人前面半步搶到。比如現在主打0糖0脂的飲料新消費市場,元氣森林(編按:中國飲料公司)這樣的企業就是飛速增長。但依然有一些小的細分飲料品類在用新概念突圍。

第三個階段叫平穩期,幾個大的領導玩家已經出現,行業80/20的格局也已形成。再發展到後面就是各種高度競爭、互相磨損(編按:原文為內卷)。要麼依靠創新重新開闢出新的賽道,要麼一路下滑,行業利潤越來越薄,賺錢越來越難,屎還越來越難吃。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拓荒期過於刺激,過山車不是人人都敢坐,而且還要耐得住寂寞。平穩期太競爭,最後大家都是看性價比,談客戶的時候聊天都是朋友講錢就開始傷感情。所以普通人最好的選擇是第二個階段。第二階段雖然有競爭,但並不充分。如果你願意動腦子,依然可以在萬千紅海中找到藍海。

比較經典的例子是「照相手機」。在這之前,大家賣手機都是賣整體的硬體設定,賣智慧系統,賣性價比,競爭其實很激烈了。但從來沒有人用「拍照」這個單一功能去賣手機。然而照相這個痛點,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沒錢買昂貴相機又喜歡天天曬美圖的年輕人。他們甚至願意容忍手機的其他功能弱一點,但拍照功能一定要強大,拍出來的照片一定要美美的。

於是拍照手機就應運而生了。後來這種主打單一功能的做法越來越流行,如今的直播手機,電競手機,其實都是這個思路。這就叫卡位。在競爭對手把地盤都快占滿的情況,硬生生卡住一小塊空間出來,然後深深紮進去。

3.選擇那個能充分發揮你專長的。

前面兩點側重在行業和公司的選擇,接下來聊聊個人發展。如果你做的事情你不擅長,哪怕這個事情再賺錢你都很難做長久,因為難以堅持。

講一個我身邊好友L的例子。10年前,L進入一家外資品牌諮詢公司,做視覺設計的工作,擁有一份在當時看起來很豐厚的薪水。但L並不喜歡做設計。雖然他大學學的是視覺傳達,但那是父母幫他選的科系。L更喜歡做市場行銷的工作,喜歡去一線衝鋒陷陣,而不是坐在辦公室裡設計Logo。

於是他辭職去了一家快速消費品公司做行銷,從最基層的崗位幹起,薪水直接降了一半。為此父母還和他大吵了一架,但L堅持自己的選擇,慢慢在這個職業上越做越順手。雖然做行銷的工作更累,但L很享受。他主動去學習各種行銷學的知識,積極參與不同部門的工作,完整地瞭解一個產品從研發到生產再到推向市場的所有過程。

看著公司的新產品在自己手上像小寶寶一樣從無到有,從新鮮陌生變成熱門流行,他發自心底感到由衷的喜悅。當然,後來L的薪水一路水漲船高,遠超他前一份工作的水準。這就是發揮自己專長,然後越走越順。

所謂專長,並不是你學得久做得久就是專長,那些只是時間長。真正的專長,首先是內心喜歡,然後是主動精進,最後才是收穫回報。這其中,主動精進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它決定了你能否做得長久,做得專業,做得富有價值。

做任何工作,興趣都只能讓你入門。當你見識了表面的光鮮亮麗,被它吸引入門之後,真正的考驗才正式開始。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熱愛一份工作,是否真的擅長做這件事情,最好的依據就是看他遇到困難時的態度和行動。

3分鐘熱度的人,一遇到小坎坷就會打退堂鼓,永遠不能把興趣變成專長。只有當你遭遇挑戰,克服挑戰,學到新知,再迎接更大的挑戰,如此往復迴圈之後還能堅持下去,這就是找到擅長了。持續精進,才能讓你實現個人發展的螺旋式上升。此時不必擔心回報,時間不會虧待你。

4.選擇那個你能摸透規則的。

既然說到收入回報,那最後再多聊聊。我一直和大家說,30歲以前的收入都是你人生的零花錢。因為30歲以後你會賺的更多,收入增長更驚人。那時有可能你一兩個月的收入,就趕得上以前一整年的收入。因為30歲之前,你都在熟悉社會,熟悉行業,熟悉遊戲規則,這都需要時間。到了30歲以後,你才開始真正去運用規則。這時才是把你之前所學所經歷的全部變現的時候。

所以,請做一個長期主義者。在摸透規則之前,還不是吃紅利的階段,那就靜下心來研究學習,不要想著投機賺快錢。就像前段時間很多人看到股票基金漲勢兇猛,瘋狂入市加倉,甚至有的年輕人不惜借錢去炒股。

隨著後續市場降溫,許多人虧得一分不剩,短短幾十天坐了好幾趟雲霄飛車。然而,這都是正常的市場波動。真正會買基金的高手,都是抱著5-10年的目標去買的,而不是看短期的盈虧。

能夠短期賺快錢的人不是沒有,但做到這點所需要的知識和技巧,也是長期實戰積累下來的一線經驗。所以你看那些在股市裡連續成功賺快錢的人,都是十幾二十年經驗的老股民,沒有年輕人。這就是這一行的規則。

這些說明什麼?別去賺超出你認知能力範圍之外的錢。更重要的是下面這句話:即使它短期來看很賺錢。但那十有八九不是因為你懂了,而是因為你運氣好,瞎貓抓到了死老鼠。你只是剛好在那個時間點誤打誤撞進去吃了一波紅利。

但你要是想一直把紅利吃下去,運氣好是遠遠不夠的。你需要安靜,需要沉下心去研究,需要把規則都鑽研透了,你才能真正掌握財富密碼。

比如,資訊落差就是一種規則。所有的仲介類工作,所有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行業,都是靠資訊落差。如果你想在這個領域賺大錢,就要想盡辦法去構建資訊壁壘,阻止買家和賣家的資訊流通,你才有價值。

當然你還可以反過來,去打破資訊壁壘,構建透明的資訊交流平臺,促進買家和賣家的溝通,然後賺取平臺服務費。面對同一種規則,能有不同的運用方法,就是把規則吃透了。

記住,這個世界上不存在輕鬆賺錢的工作,即使有,那你也是沒有看到前期的汗水和辛苦。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最後簡單總結一下,普通人如何做對選擇?4個良心忠告:

  1. 選擇那個想像空間更大的;
  2. 選擇那個競爭還不充分的;
  3. 選擇那個能充分發揮你專長的;
  4. 選擇那個你能吃透規則的;

希望對你有用,大家共勉 =)

*本文獲微信公眾號「張良計(ID:zhang_liangj)」授權轉載,原文:普通人做對選擇的4句良心忠告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