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打電話來,語氣猶如喪家之犬:「組織公布人事異動,別人加官晉爵,我不上不下便罷了,還一併沒收2名人力,氣死人!」朋友抱怨,表面上威風不減,仍維持部門首腦的頭銜,實際上卻是樣樣都得自己來的雜役長。他不禁憂慮害怕,時近年終還搞這一齣,莫不是請人走路的警鐘?

我在電話這頭一字不漏的聽著,手裡一刻沒得閒的做著朋友口中「雜役長」的工作,不免莞爾,「恭喜加入雜役長聯盟,我已經one man team很久了!你不要把它想成demotivate(貶抑)嘛,想想,one man team其實是一種祝福。」

語畢,自己都有點驚訝會說出這樣的話。

還是中階主管時,每當工作得心猿意馬、嘗試騎驢找馬的時候,第一個被我剔除的,往往都是one man team的offer。除了腰桿彎不下來的心理因素,也認為one man team的工作範圍,於我已經沒有再學習更多的價值,感覺就像在40歲的年紀,做著20歲大學剛畢業的事。

巧合的是,每隔幾年,one man team的選項就會在我的職涯裡輪番出現,嚴格來說,甚至不能算是選項,是形勢已定,根本沒得揀選。

通常,這個循環會以one man team開始。萬事起頭難,經我不認輸的拚搏幾年後,組織會多給我1~3名不等的人力。從此開啟了更困難的部分,請證明非營利部門的價值,足以讓公司供養大於1的人力。於是,又篳路藍縷了一些時間,等團隊都上了軌道、建立起默契,非預期的變動就會在此時吹皺一池春水,轉調、優退、資遣,各種手段我都經歷過,最後,回到初始1人的規模。

結合20歲的不恥下問、44歲的圓融熟練,解決雜務

今年,應該是我職涯中第N次面對熟悉的循環。想爭、想鬧、想耍小性子,但終歸已經過了從容就義的熱血年紀,當我不得不捲起袖管,做起20歲大學剛畢業的雜務,腦中第一次浮現一個陌生的念頭:44歲的我,能不能選擇用不一樣的方式,來解決、甚至是搞懂這些事?

每間公司都有行之有年的行政庶務,是最令one man team感到生無可戀的部分。當底下有部屬的時候,可以有很好的理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唯有自己再重回第一線,才會對工作效能的策略運用,產生截然不同的思索。

譬如帳務,原來邏輯是如此運作、環環相扣。當中有牽一髮動全身的入帳、扣款問題,更關係到現金流,一環接著一環。倉儲、物流,也有各自的歸帳方式,其中就會與我經手的某些流程交合。以20歲不恥下問的厚臉皮,問完十萬個為什麼,以摸熟其中的盤根錯節,好讓44歲的我,有機會做出相應的改善方式,不再只是逆來順受。

秉持這樣的念頭,我著手釐清了一直很含糊的作業流程。原本我就很疑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說不清楚的特例存在,原則到底是甚麼?我碰到很多一問三不知、事不關己的塘塞推託。沒關係,就花點時間大家一起把話講清楚,共同討論彼此可以接受的流程,消彌三不管的責任灰色地帶。

沒人力,就做好「生產力聚焦」、「外部結盟」

譬如工作歸屬,one man team的工作量,很難因為人員的遞減,獲得大幅度的移轉。與其花力氣向上申訴,更管用的方法叫做「生產力聚焦」。讓主管和同僚知道,以目前的1人規模,可承案的容納量有多少,Top 3的核心排序是甚麼。充分討論、凝聚共識後,就堅持到底。

並非不接新任務,但謹守有進有出的原則。可以體諒插隊處理的緊迫性,絕不壓縮到自己尋求援助的正當性。one man team,因為缺乏團隊內的即時備援,最應該優先保全的是自己的界線。界線越清楚,越能保有機動的即戰力,在關鍵時刻脫穎而出。

譬如建置內外的資源網絡。團隊人力充足的時候,很難好好思考布局遠景。只剩下1人時,會格外需要外部的眼線和救兵。這也是為什麼,我十分堅持量能界線的原因。one man team的價值,不在於以一擋百,讓組織知道你無人能敵;在於坐實你的能屈能伸,無論組織給予你的外在條件如何,你都能夠發揮合作與結盟的精神,替組織發揮加乘效益。

所以,做事之餘,會需要留點時間做人,不是逢迎拍馬,是多認識、多親近組織內外同仁。隔行如隔山,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能確保我們盡可能擁有多元視角、透明資訊、還有小道消息。江湖總是有來有往,買賣不成仁義在,建立一些「刷臉」就能通關的交情和信用,絕對能在必要時刻,成為助力,為你進言。

one man team的好處,同時也是最大的壞處,一人應付裕如,但絕對不能形單影孤。

人過中年,若重回one man team的位置,何妨將之視為一種祝福。這代表我們能以中年的成熟,檢視工作細節和基礎,該建置在何種規範上,藉此穩固職場利基點。這也給了我們很好的練習,讓我們勇敢拒絕優先排序外的任務。最後,也讓我們充分認知自己的重要性與渺小,不妄自菲薄、亦不妄尊自大。

人生沒有平白無故的經歷。我對朋友說,也許,我們的下半場,就需要先以職場上的孑然一身作為開場暖身,好使我們重新想起來,我們本就從一人的單打獨鬥開始,再創建出無限可能。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