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元宇宙投資熱、股市呈現交替潮,Z世代年輕投資人逐漸成為攻堅主力。由學生投資人主導的天使創投基金Rookie Fund,此時交出年化投資報酬率(IRR)達28%的亮眼數字,揭示了創投市場迎向世代交替的挑戰與契機。

Rookie Fund專門投資畢業五年內的新創團隊,由學生擔任基金投資人,主導校園早期創業項目投資。儘管奠基於學生投資人與新創團隊的雙重風險之上,失敗率超過90%以上,Rookie Fund仍逆勢締造了年化投資報酬率28%的佳績!這充分說明了,對於投資與自身經驗相關的事物,學生投資人的敏銳度不亞於上一代。

創辦人馬睿與張劭謙曾任職於大中華區500 Startups,從美國早年的校園創投風潮中,他們觀察到全球產業、產品或服務都有世代化的現象,於是創立Rookie Fund培育學生成為新一代投資人及創業家,促進校園創業生態系的同時,也提前佈局了產業生態鏈。

產業典範轉移,年輕投資人優勢崛起

當前許多產業瀕臨生命周期的臨界點,逐漸由Y世代與Z世代接手,「他們從小生長在網路世界,對於數位情境的體驗需求、消費力及思考模式,主導了市場發展的走向。」張劭謙表示,今日的商業模式、消費型態、甚至社交模式均明顯呈現世代差異,相較於傳統產業三句不離市佔率或轉型,年輕世代早就以自身經驗出發,放眼未來市場。

正值產業典範轉移,對消費族群的洞察更為重要,例如Z世代在乎人與人接觸的互動模式,但也為人際陌生感而不安,習慣透過社交媒體來彌補,這也代表元宇宙、新媒體、遠端工作是不可逆的趨勢;未來是屬於Z世代的時代,這並非技術帶動的演進,而是技術配合新世代的互動模式而帶動的發展契機。

消弭世代隔閡,洞見資本市場發展機會

從供應鏈上的潛在機會來看,大部分產品供應鏈並非一條龍,而是由諸多公司在各個環節、各自發揮不同的專業,以台灣高科技業為例,半導體設計或製程目前仍屬科學領域的範疇,物理定律不會因為世代交替而轉變,但商業模式則不然。商業模式可以更靈活,終端產品或服務在未來有機會重新洗牌,機會也隨即出現在各個供應鏈環節,改變了傳統產業鏈的邊界,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這是產業革新的轉折點,也是許多企業或新創公司的發展契機。

人們對年輕世代的回饋往往是太年輕、資歷不足,這些說法源於多年經驗的累積,資歷對能力的確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過度仰賴經驗法則,卻可能因此錯過最佳商機,讓競爭對手捷足先登!

Rookie Fund提供的實測數據明確顯示,即使學生投資人欠缺經驗,但卻是最了解時下最新商機,透過他們獨到的眼光也能展現卓越的投資績效。更甚者,我們看見世代交替帶來的機會,這些機會不僅是投資面,還有轉型或新興市場的商機;不只是時間點對了,更重要的是對Z世代的信任。

許多高瞻遠矚的企業與領導者早已扶植新血,包括從Rookie Fund草創時期就予以支持的邁特電子副總戴憶帆、Practical創投的Dave McClure、研華文教基金會與三創育成,而Guitar Hero創辦人Charles Huang給予團隊很多激發思考的提問、華頓商學院教授Karl Ulrich激發了年輕團隊的想像,還有創見董事長束重萬、大聯大集團董事長黃偉祥、全人關懷社福公益信託委託人潘淑卿、普訊創業投資高誌廷、比翼生醫創投陳彥諭等,愈來愈多組織幫助年輕世代與產業接軌,消弭世代隔閡,進而創造更多產業轉型的商機,讓供應鏈更蓬勃發展。

Rookie Fund共同創辦人張劭謙

從Z世代價值觀與使用體驗,預測市場商機

儘管國內投資熱潮興盛,政府給予鼓勵,但「投資」從未出現在台灣教科書上,缺少以專業的角度去解讀市場趨勢,創投失敗率更超過90%以上,這讓Rookie Fund決心打造一套完整的生態系,提供學生創業家快速友善的投資流程、國際級的導師網絡以及資金。

當許多企業主或投資方對Z世代充滿好奇,試圖透過年輕人去預測未來市場,而人們還在霧裡看花時,Rookie Fund六年來已發崛許多高潛質的學生投資人。除了學生投資人的培訓,還有另一項指標是透過基金,找出市場趨勢,海外有許多學生創投的例子,如矽谷First Round Capital的Dorm Room Fund,也不乏學生創業成功的公司,例如Facebook現已成為國際知名企業。

談起創投趨勢未來的轉變,張劭謙表示,Rookie Fund創立以來衝擊最大的是Z世代與Y世代的隔閡,接掌管理階層的Y世代(現25到40歲),以及即將接手的Z世代族群,兩者思考與行動模式大相逕庭。由於資源與機會很多,Z世代自我意識強、著眼於自身價值與回饋,如何取得Z世代的信任與歸屬感,將是未來產業發展亟需關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