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此刻對衰老的觀念,就是對自己未來生活的預言。」《銀髮世代》一書說。
現在,是時候翻轉我們對壯世代看法的角度了,因為它與台灣最棘手的高齡與少子化問題,息息相關。
國發會估計,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即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占比將高過2成。
從前一個階段的「高齡社會」(編按:65歲以上人口占比14%)走到超高齡社會,預計英國要花逾50年,日本也花了11年。而台灣預計只需短短7年就會走入超高齡,老化速度快得嚇人。
今年,台灣60歲以上的人已經超過4分之1,也就是說每4個台灣人就有1位超過60歲,光看人數更超過600萬人。但整個社會看待他們的框架完全錯置。
他們,最有錢。總價2,000萬元的溫泉養生宅,近400戶一開賣就完銷,就算有錢也買不到。號稱日本最奢華列車的「九州七星號」,就算日圓狂貶,一人旅費也從新台幣28萬元起跳,更是一位難求。

全台3分之2財富在50歲以上人口
但投放行銷預算與客製服務最少
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連賢明等人在2021年發表的研究,以財政部的財產登錄資料為基礎,估算房屋、土地、股票等個人財富,發現全台灣約3分之2的總財富,都往50歲以上的中高齡人口集中。
他們也肯消費,從潛在客群的角度來看,工研院估計台灣高齡產業市場規模將在2025到達3.6兆元。
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2021年發布的《熟齡族信用卡大數據分析》指出,壯世代的每卡消費金額及單筆交易金額,皆居各類別之冠,包括電商網購、醫療保健、運動休閒娛樂、金融保險,甚至外送平台。今年,兆豐銀行也觀察到75歲以上的「高齡刷手」,平均每人每月在旅遊社刷卡近3萬元、餐廳消費也平均將近7,000元。
長期觀察世代差異的東方線上集團行銷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