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在公司大會上,兩位職級相當的副總,分別給予同一位同仁評論。第一位副總的評論,大部分都是肯定與鼓勵,雖然讓人聽了心情很好,但是結束後不痛不癢。而第二位副總的評論中,比起鼓勵,更大的比例是指出可以更好的地方,並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你認為,哪一位副總會得到比較多的「喜愛」?哪一位副總會得到更多「尊敬」?如果你是旁觀者,你覺得哪一位的領導經驗更豐富,專業技能更深入?如果你是部屬,渴求尋找一位能在幫助自己學習成長的導師,你會覺得哪一位能夠給你這樣的協助?如果你是這家公司的大老闆,下一次有升遷機會時,你認為哪一位更有機會脫穎而出?

做評論,讓功力深淺高下立現

身為領導者的你,一定會遇到需要公開評論的時刻。評論,比的是「觀察力」。畢竟大家普遍認為:一個人的能力要夠深,才有辦法觀察得深;自己對專業的鑽研有多精,才有辦法看得精。

大家都喜歡老好人,但沒有人會尊敬老好人。能夠在評論時得到尊敬的主管,不能只會講好聽的場面話,而要有敏銳的眼睛、強大的心與表達的智慧,觀察入微、直指核心,讓表現不好的人能向目標邁進,也讓表現優異的人能繼續挑戰自己。

關於如何給予有效且能協助組織成長的點評,不是寥寥數語能說得完,甚至曾有企業針對這個主題,特別請我為高階主管們安排了一整天的訓練。雖然學問精深,但大道至簡,其中確實有公式可以應用。以下就與你分享:

提煉亮點,建立信心

給予評論時,儘管你在看著對方表現的當下,心中就已源源不絕地冒出各種想法與建議,但是請記得:先講亮點。尤其是對於目前信心不足,或是尚未建立足夠信任感的對象,更需如此。

畢竟,儘管是良藥,也需要對方願意張嘴吃藥,才能對身體產生實質的療效,相同地,在公開評論時,你得先提出「亮點」,為對方建立基本的信心,讓他願意「張開嘴巴」,進而吸收你的建議。

即使對方的表現真的不盡人意,也要給予稱讚嗎?這個情況可以分為兩種:如果你知道對方已經盡了全力,只是努力錯方向,或是臨場表現失常,那可以稱讚他付出的時間與勇氣,再給予修正的建議。但是當對方根本沒有準備,擺明就是應付了事時,如果還是稱讚,反而會讓其他人認為「原來隨便應付也不會怎麼樣」。這種狀況下,你可以說「我看過你的實力,你不只這樣」,並要求他下次盡全力。

指出痛點,給予建議

迅銷集團創辦人柳井正曾說,「誰能講出Uniqlo壞話,我就給他100萬」。好話人人會說,壞話千金難尋,若你能夠在對方的表現中洞察出能被改進的地方(此處最好是他自己未曾發現,而其他人也說不出所以然的),這將大大體現出你的功力。很多時候,光是提出精確的觀察,就能讓他少走許多冤枉路。

點出痛點之外,如果能進一步提出改進的建議,就更有價值。例如部屬的報告篇幅太長,雖然資料詳實、結構嚴謹,但痛點在於:最吸引人的論點直到最後才出現,導致大家在那之前就已經失去耐心。你建議調整比重與順序,將最精采的部分移至開頭,用幾個提問勾起觀眾的興趣,再接著舉證說明。如此,雖然內容相同,卻能達到不一樣的說服效果。而如果你在當下還無法給出具體的改進建議也無妨,你可以說:「以你的能力,一定能找出解法。期待你下一次來跟我們說!」

擘劃期待,劃出未來

最後,請你讓他看見你對他的期待、公司對他的期許。例如前例中,希望提升報告效能的同事,你可以說:「你的報告方式,絕對展現了你盡責謹慎的專業特質,但是只適合有耐心或時間充裕的人。透過調整順序,你會看起來更有遠見且能激發人心,成為真正的說服者。這樣,你不僅能夠說服有耐心的客戶,更能說服另一群日理萬機、目標導向的客戶。加油,就差這一點了,我很期待你的表現。」

藉由刻劃未來,你能讓他清楚看見自己成長之後,會擁有什麼樣的成就,會看到什麼樣的風景,進而更有成長的動力。相同地,你給予的期待最好是超出他的自我期待,這不僅能將他的視野提拉到更高的層次,同時也顯示出:你相信他的潛力。

在我的課程中,有人認為點出痛點、給予建議比較難,有人則認為找出亮點是更大的挑戰,也有人說,帶領對方看見未來的模樣最不容易。無論你擅長的是哪一種,都鼓勵你不只要精進自己的優勢,更要砥礪自己較不熟悉的部分,讓評論的能力變得更加圓融完整,也真正能夠幫助他人前進,進而帶動組織成長。祝福各位都能善用評論,讓組織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鍾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