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會議上,平時合作無間的兩位主管,分坐兩側、沒太多互動,我覺得不對勁,私下了解後才知道,他們剛經歷「email之亂」。
「我沒想太多,睡前花三分鐘簡單回了信,」A有點慚愧,她的幾個字,讓B感覺被質疑,「結果我們約出來,花了三小時講開。」這種數位溝通坑屢見不鮮。
又有一次,同事email檔案請主管審稿,兩人信件來回討論,始終無法讓主管理解事件全貌和爭議,稿子遲遲沒定論。
Email是職場溝通的萬靈丹嗎?恐怕不是。
我承認,平時工作忙、必須快速處理大量訊息,email溝通最有效率。尤其是目的明確、背景單純的資訊,透過文字說明,一目瞭然。
但換個情境,文字溝通,就不管用了。
有時,我會收到長篇大論的email,內文沒分段也沒重點,迷失在一片字海中,看完信還是摸不著頭緒。
有時,打開信只見短短一、兩行文字,令人搞不清前因後果,往返好幾封信,還是留下一團疑惑,無形中浪費更多時間、心力。因為,你永遠無法透過文字,搞懂螢幕另一端的對方在想什麼。
溝通大師戴爾.卡內基曾說,溝通的關鍵在於關注對方需求、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感受。也就是說,想有效而精準地傳遞訊息,必須很清楚自己在跟誰溝通、要溝通什麼事,進而去挑選最適合的工具和說話方式。
這也是一種同理心,而同理心,正是溝通的核心。
所以,每當文字溝通失靈,我會果斷地放下鍵盤,改用其他方法。
例如,當討論複雜問題、聆聽同事的創意,甚至回饋個人評價或情感,我就會選擇碰面溝通。若無法面對面,視訊會議也好,讓語氣、語速、手勢、表情、肢體語言,協助彼此交換訊息、取得共識,而不是仰賴散落四處的email。
避免溝通踩雷,哪些事不適合用email、line等文字訊息溝通?根據經驗,以下五點跟大家分享:
1、脈絡複雜的問題:當一個概念、問題有無限討論空間,或需多層級核對,文字恐怕無法清晰、完整傳達資訊,最好選擇實體、視訊會議,直接口頭講清楚,也給對方回應的機會。
2、解決衝突或給予反饋:當出現衝突或負面評價,往往已帶有情緒,不宜再依賴沒有溫度的文字溝通,只會加劇誤解。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兩位主管,唯有碰面談,妥當地表達情感、觀察對方反應,才能互相同理,化解誤會。
3、重大異動或決策:需經慎重決議的事,例如組織調整,若靠email或line討論,不但無法確保相關人員是否收到訊息,更難提供足夠說明、掌握對方接收資訊的完整度,應召開會議,讓大家互相討論、回饋。
4、敏感或隱私訊息:敏感或牽涉個人隱私的話題,比其他公事還需關照情緒,或需隱密的空間,透過數位管道溝通,可能有資安風險,不見得安全。
5、大型協作專案:當一件事需要多方共創答案,或分工複雜,用文字溝通是無法有效協調任務或得到好創意的。只有坐下來好好討論、讓思想交鋒,才能促進協作、激發創新、解決問題。
每則訊息,都有它最適合的傳遞媒介。特別在數位時代,我們擁有那麼多溝通工具,更得依不同情境、需求審慎使用。
如此一來,才能讓溝通通情又達理,可別讓好不容易凝聚的人心,因為這些常見的小失誤,而被擊潰了!
立刻按讚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