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在許多課程上,主管都不約而同談到離職的困擾。有的說不知如何化解同仁對公司的誤會,有的說同仁離職前氣氛詭異,有的則談到同仁離職後放出對公司不利的話語。

以下,節錄我回覆給同學們的精華和大家分享。

同仁離職,公司千萬別做的3件事情

1.把離職同仁當成洪水猛獸

在過去,員工從公司離職被視為觸犯了禁忌。許多同仁從決定離職的那一刻起,在公司內,便開始遭受不公平對待。

離職的人被視為對公司「不忠誠」,有些人因而開始被其他同事孤立;有人在年前提出辭呈,就拿不到年終獎金⋯⋯。

之所以能貼上這些標籤在離職同仁身上,源自於過去公司有絕對優勢,並且不在乎找不到人。但現在千萬別這樣想,公司真的已經慢慢找不到人、以往的優勢逐漸消逝。

2.讓離職同仁帶著怨念離開

早期企業常常會和離職的同仁撕破臉,我不止一次建議,現在離職一定要「好聚好散」(請見「未來,離職會成為一件「平常事」!主管該怎麼轉換心態,和部屬好聚好散?」)。

請記得,現在資訊流通,每位離職的同仁都可以變成「自媒體」。他們離開公司之後,只要本身存有怨念,將會在他接下來的人生中,不斷的以「顯性」(在網路上發文)或「隱性」(聊天)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公司的不滿。當內容成為網路搜尋結果時,對公司不見得是件好事情。

3.認為同仁離職就老死不相往來

過去許多企業認為,離開的同仁就是潑出去的水,永遠不會再收回。所以即使在離職時鬧得不開心、相互撂狠話,大家也覺得無所謂,反正不會再碰面。

然而現在企業開始出現「僧少粥多」的情況、找不到合適人才,許多企業因而找同仁回鍋,因為他們熟悉工作又能節省教育時間,對公司是個不錯的選擇。

也有離職的同仁,在外面混得不好,想回原公司。但是因為離職時和公司關係鬧僵、拉不下臉。這樣的狀況,對雙方其實是損失。

同仁離職,公司一定要做的3件事情

1.用健康心態來看待離職同仁

主管應該與時俱進,改變對「離職」的定義和看法。過去離職就像是「和另一半離婚」,是個不可輕易做的決定,但現在年輕人對離職的觀念早已不同。老一輩主管應該優化觀念,把離職視為「合則來,不合則去」的正常流動。

2.把對方當作「有機會講公司好話的人」

資訊流通快速,許多人越來越相信「當事人的說法」,不論公司做多少廣告,都不如離職同仁說上一句對公司有利的話。但憑什麼要同仁在離職後,講公司好話?

當然要是同仁感恩公司,或至少沒有怨念。看到這裡,相信主管們也很清楚,讓離職同仁感恩,是公司長期發展該做的事;讓離職同仁沒有怨念,是在離職當下必須做好的事。

3.讓同仁在離職後,還能和公司保持良好關係

主管不妨思考,同仁離職後,正是雙方維繫關係的新開始。許多公司在同仁離開後,就當這個人從來不存在。這個想法或許沒有錯,但在同仁離職後的一段時間內,重建彼此交情何嘗不是個好主意呢?像是在公司的重要活動,如慶祝業績、公司尾牙時,創造讓離職同仁回來互動的機會。畢竟在江湖上,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