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幫許多銀行上過課,有次在一家股價名列前矛的銀行,有個非常難忘的課題,題目是「個人發展計劃」(Individual Development Plan, IDP)。上課對象的職級是分行經理以上,包括總行部處主管、協理,甚至副總。

我問他們:「為什麼要上這堂課?」這些高階主管的說法是:「銀行雖然有競爭力,但也發現年輕人離職率有慢慢上升的趨勢。我們研究了很久,發現想要讓他們真心願意付出,還是必須從他們的內心著手。只有知道他們想要什麼,我們才能讓他們願意多做些什麼。」

為什麼企業該開始重視「個人發展計劃」?

一、形成背景

1.年輕同仁的工作目的和老一輩不同

對年輕世代而言,除了賺錢,工作還有個重要的目的是「自我實現」。如果沒有先釐清這點,世代衝突和高離職率會繼續發生。老一輩為了養家活口,公司說什麼都會配合;年輕人為了自我實現,如果公司提的要求大多不是自己想要的,很容易想一想就選擇離開。

另外,年輕同仁剛進入公司時會觀察公司,也還沒決定要不要定下來。若此時就面臨主管的要求和考核,又碰到一些難題,離職的說詞就會變成「我覺得這個工作跟我想的不一樣!」

2.先「滿足他們想要」,年輕世代才會「完成公司所要」

現在的年輕世代,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父母寵愛與尊重,對任何事情常以個人感覺判斷。這也養成年輕人都進入職場後,挑選工作的標準幾乎都「跟著感覺走」。所以常會聽到很多離職原因是「這不是我要的」、「這跟我想的不一樣」。那麼,該如何先滿足他們的感覺?

二、企業該如何活用個人發展計劃(IDP)

許多HR可能都曾接觸過「個人發展計劃」的相關理論,而現在,就是要將理論化作實務的關鍵時刻。根據我曾帶過上千人的經驗,有3個好用的技巧:

1.報到初期,就要納入同仁回饋

在同仁報到初期,公司通常會給予職位說明,並且藉此訂出工作職責及工作目標。這樣做最大的盲點是,沒有考量年輕同仁的意見,只是公司單方面提出要求。比較好的做法是在同仁進公司的第1週(也就是報到黃金72小時),先就職務說明,並在說明過程中參考同仁回饋,讓同仁認同職責。

年輕人先認同自己的工作職責,才會願意配合公司的目標,進而達成和公司的「目標共識」。

2.個人發展計劃IDP的4種發展模式

在同仁進入公司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訓練學習、經驗學習、人脈學習、自我學習」4種發展模式。建議主管不妨找新進員工討論,假設這4種發展模式,相加起來為100%,根據公司的規定會如何分配,同時也納入同仁的想法,讓同仁自己訂標準,產生共識後,同仁會更有意願執行。

3.個人發展計劃IDP的4種發展目標

企業可以根據員工的目前表現和未來發展,分類出4種發展目標

員工發展目標評估。(圖表製作者:易佳蓉 整理)

A.目前表現好,未來發展高:可以增加職務內容和提高難度,引導同仁突破。

B.目前表現好,未來發展低:可以維持職務內容但提供難度,引導同仁發揮極致。

C.目前表現差,未來發展高:必須協助同仁調整工作方法,引導上手。

D.目前表現差,未來發展低:必須了解同仁真實情況,有意願輔導上手,無意願就做朋友。

結論

根據老師多年觀察,年輕人對工作的想法,可以用4句話形容:「薪水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若為感覺故,兩者皆可拋。」聰明的企業主管不妨考慮活用IDP,讓企業和員工能夠真的達成雙贏。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