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Alexa!還記得你買過的智慧音箱嗎?上一回開口指揮它,是什麼時候?

《彭博》發現近4年來,買了配備亞馬遜聲控軟體Alexa的裝置後,新用戶竟然高達15%到25%,一週之後就不再使用。

回首Alexa誕生時,曾是公認的產業顛覆者。2015年,當亞馬遜推出第一個配備Alexa的裝置——Echo智慧音箱,人們可以「動口不動手」,用說的就能播放音樂,甚至用語音遙控機器,第一年就賣出100萬台。

當時,市面上沒有類似電子裝置,亞馬遜的研發,開啟人們對智慧家庭的想像,讓蘋果跟著推出HomePod、Google則以Nest搶市,矽谷更發現科技業的下一個大戰場——「聲控經濟」。

到了2020年,雖然美國四分之一家庭都擁有至少一台Alexa裝置,使用率卻頹靡不振。亞馬遜押寶的聲控經濟,始終沒能起飛。

首先就是礙於隱私,讓亞馬遜難以擴張Alexa的用途。

內部文件揭露,亞馬遜一直希望為聲控裝置配備更多相機和感測器,才能夠辨別更多不同用戶聲音,以及判斷用戶位在哪個房間,進而給出適當建議及回應。然而,人們隱私意識提升,居家裝置常傾聽人們的私密對話,加上亞馬遜裝置多次出包,誤將隱私對話傳給錯誤用戶,都會讓用戶對技術充滿不信任感。

二來,亞馬遜未能像蘋果手機App一樣,讓語音app的生態系蓬勃發展。

雖然亞馬遜早一步攻占智慧家庭利基市場,一度讓創辦人貝佐斯非常興奮,認為可以仿造出一個跟蘋果手機App一樣活絡的生態系。

但直到現在,Alexa仍未出現誘人的「殺手級應用」。因為要開發聲控app,開發者必須跳脫熟悉的視覺媒介,改從聲音進行設計,而亞馬遜並沒有提供更好的建議。目前,Alexa上雖然已經有超過8萬個app,但僅限於詢問股價、白噪音、或是模擬經營生意的純語音遊戲。

第三,則是聲音經濟的侷限。人們更常把語音助理視為輔助,而非生活中的主要元素。

或許亞馬遜最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人們對於語音app的需求,並沒有想像中大。新用戶啟動裝置後,3小時內就已經探索完一半未來會使用的功能,不外乎播放音樂、播報新聞摘要、煮飯時設定計時器、開燈等基本指令。很少人願意再主動搜尋其他用途。

雖然亞馬遜試圖用創意的方法鼓勵用戶探索,例如讓Alexa提示用戶說出一些關鍵指令,但往往換來用戶不耐煩的回應:「不要,Alexa,答案永遠是不要,告訴我今天氣溫就好。」

還是有人看好聲控經濟的前景,例如投資公司Pioneer Square Labs創辦人哥特斯曼(Greg Gottesman)表示,5到10年後,人們會用Alexa做更多事情。可能要出現更為核心的應用,聲控經濟才能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

參考來源:BloombergBloomberg(2)Bloomberg(3)

核稿編輯:吳和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