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經發生變化,我們正在重新確認銀行發展的重點區域。我們在亞洲看到可以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的機會,也打算擴張版圖至南亞區域。」滙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董事長塔克(Mark Tucker)在線上亞洲經濟論壇(Asian Financial Forum)中說道。
《彭博》報導,這家總部位於倫敦的銀行,股價在去年疫情期間下跌了三分之一,該行也啟動大規模裁員計畫,將在3年內陸續裁員3.5萬人。
受到低利率環境的影響,歐洲銀行業者獲利遭到壓縮,反觀亞洲地區雖然也低利,但具有龐大人口市場、高經濟成長的前景,像是《南華早報》指出,光是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和其他主要城市)總人口高達7000萬人,經濟總量估計為1.65兆美元。
疫情後金融圈會出現板塊挪移,大量資源注入亞洲嗎?
滙豐想退出美國零售業務,朝「亞洲樞紐」目標前進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指出,滙豐雖然名義上是英國的,但從中受益甚微。2019年,該行在香港賺了120億美元,在亞洲地區賺了64億美元,在歐洲卻是賠了46億美元。今年2月,該行關閉全英國27間門市,一方面也凸顯、客戶光顧實體銀行的頻率大幅下降的跡象。根據《金融時報》,去年有知情人士表示,滙豐打算退出美國零售業務,因為前三季共出現了5.18億美元的稅前淨損,除了獲利能力較低以外,滙豐也難以與摩根大通、花旗等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競爭。
不過,當時滙豐並未就此作出決定,消息來源表示也可能會制定較小規模的中間策略,或是改採只針對中國或印度移民等國際客戶的純數位化銀行服務,但那已是個「飽和的市場」。
《衛報》(The Guardian)則進一步分析,滙豐大動作裁員、縮減成本的目的,本來就是想更著重在亞洲市場。《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指出,該行的裁員,都針對獲利低的地區或虧損的部門,釋放出的資金將投入成長更快的亞洲市場,朝著該集團成為「亞洲樞紐」的目標前進。
這次滙豐董事長在亞洲經濟論壇上更明確指出往亞洲擴張的策略。塔克表示,滙豐在大灣區有「巨大的機會」。
「這是一個領導大灣區金融市場的機會,我們會加快在該區域的投資。」塔克說。《彭博》預計滙豐將在2月23日公佈全年業績的同時宣布最新策略。
(參考來源:Bloomberg、FT、WSJ、The Guardian、Washington Post、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