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不到位,就會踩到「失控界線」!如果是一位私交深厚的朋友間的玩笑,也許對方能莞爾一笑;但記者的發問,可能只會造成冷場和冒犯對方。溝通需要掌握「分寸」。許多自以為幽默的死亡現場,關鍵來自於「不熟卻硬聊」。尤其冠軍球員回國後,記者對球員的發問,無疑是一個「幽默死亡」的典型案例。
記者與體育選手之間,本來就是帶有界線的角色關係。即便記者已是長期採訪對方,雙方的互動也應基於「尊重」。一個帶有歧視意味的詢問:「日本有賣檳榔嗎?」看似輕描淡寫,卻踩了致命地雷。
職場溝通,尤其是採訪,是專業能力的展現。一句問話不僅代表個人,也代表所屬媒體的形象。過去我們看過許多成功的採訪,往往透過提問,讓受訪者打開心扉分享。但這次事件提醒我們:提問的目的,從來不該是取悅網友,更不是去觸碰別人的底線。
所以到底該如何掌握「職場提問的藝術」,讓受訪者發光,也讓自己加分?以下幾個原則,或許能帶來幫助:
1.尊重是基石
提問之前,要確保你的問題是基於「尊重」的立場出發。了解受訪者的背景、當前成就,以及他可能的感受,避免觸碰可能引發不適的敏感點。
提問範例: 作為球隊的王牌投手,你如何調整自己在關鍵時刻的心理狀態?
2.有層次的循序漸進,引導出深度回答
一開始選擇較為輕鬆的問題,幫助受訪者進入狀態;隨後再逐漸深入,挖掘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有層次不僅能讓對話更流暢,也能讓受訪者感到被尊重。
提問範例:「這場比賽後,你對自己的未來目標有什麼新計劃嗎?」
3.聚焦:問題要具體、有意義:
模糊、籠統的問題往往只會讓人迷茫,一個精準的問題,不僅讓受訪者易於理解,也能引導出更有價值的回應。同時也應避免追問與當前主題無關的細節。
提問範例:
- 壞問題:這次比賽怎麼樣?
- 好問題:在這場比賽中,面對日本強力打線時,你如何制定自己的投球策略?
4.發掘亮點
每個受訪者都有值得讚美或挖掘的亮點,提問者的責任是「幫助對方把這些亮點放大」。這不僅能讓受訪者感到被認可,也能吸引聽眾的注意。
提問範例:「這次比賽你展現了極大的冷靜和執行力,這是怎麼做到的?」
5.真誠:問出連自己也想知道的問題
真誠是最有力的溝通工具。如果你的問題來自於真正的興趣與好奇,受訪者會感受到這份誠意,回答也會更自然真實。提問時應避免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者為博眼球而設計問題。
6.預判問題的影響:善用「換位思考」
在提問前,先進行逆向思考:如果我是受訪者,聽到這個問題會有什麼感受?如果這個問題被廣大觀眾聽到,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種思考能幫助你篩選掉潛在的不妥提問。
7.讓提問成為雙贏的契機
好的提問不僅能讓受訪者更好地表達自我,還能提升提問者的專業形象。當你的問題切中要點、令人印象深刻時,你的能力也會得到認可。帶出雙贏的結果。
《聖經—箴言15:23》教導我們:「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這節經文強調了適時適當的言語能帶來喜樂與美好。
提問是溝通的核心能力,成為一個會問問題的人,不僅能讓對方發光,也能讓你展現專業與個人魅力。林昱珉事件中,記者因提問失當而失去一次絕佳的機會,但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讓提問成為專業能力的加分項目。掌握「尊重、層次、精準、真誠」的提問4大核心原則,你將成為一個讓人想與之對話的溝通高手。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