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慧君(音譯,Tsai Hui-chun)一生都活在戰鬥機的轟隆聲之中。在她的家鄉,位於台灣東海岸的花蓮,戰鬥機從當地的空軍基地起飛,並且隨處可見。

但過去幾年來,巡邏和演習幾乎一直在增加。「他們以前在早上出勤幾次。」這位退休教師說。「現在,他們下午也很活躍,甚至越來越常在晚上起飛。」

這些戰鬥機緊急起飛,是為了應對來自中國更頻繁的騷擾。中國聲稱台灣是自己的領土,又威脅要入侵台灣。上週,共軍在台灣西南部和東南部的海域、空域進行實彈演習。

北京越加好戰的立場,讓台灣的非官方保護者——美國感到擔憂。3月,美國海軍上將、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表示,中國可能會在6年內犯台。

但,在台灣民眾之間,卻沒有任何恐慌的跡象。

「我們已經習慣了。」蔡慧君說。比起中國的威脅,她更關心削減她收入的退休金改革。

「你看見的不是你以為會有的恐懼。」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台灣專家卜睿哲(Richard Bush)表示。

根據4月公布的一項民調,只有39.6%受訪者相信中國和台灣最終免不了軍事戰爭。雖然,這個數字比去年的35%、2004年的25%還要高,但仍有過半的台灣民眾,認為可以完全避免戰爭。

即使蔡英文總統和她的政府經常向國際社會強調,台灣被中國視為侵略目標的困境,但他們卻沒有採取足夠措施,加強國家抵禦北京的攻擊,或甚至讓社會為戰爭的可能性,做好準備。

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後,該國政府和軍隊被塔利班佔領,蔡英文告訴國人,他們必須要齊心協力,避免類似的命運落入中國手中。

「台灣唯一的選項,就是讓自己更強大、更團結、更堅定保衛自己。」週三,她在臉書寫道。

不過對多數普通台灣人來說,他們幾乎沒有一絲擔憂。

「缺少討論,也沒有清楚意識到威脅是什麼。」卜睿哲說,他在新書中提到,台灣的民主未能處理該國的生存挑戰,以及如何維持「美好的生活」。

「我們看見的,是逃避潛在事實、真正的選擇。」

公眾輿論從來就不贊成統一,對北京的敵意越來越大。從2019年初以來,當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拒絕給台灣政治協議的彈性。並且,當北京打壓香港自治權時,支持獨立的觀點已攀升至歷史新高。

年輕人比整體社會更反中,就如同2014年太陽花學運所反映的,當時在抗議前政府與中國往來。

「自2014年以來,人們對與中國有關的事情,就有自然的厭惡感。」台灣天下雜誌英文網頁版的編輯劉光瑩說。

政府認為,台灣人想要和平,但也知道衝突的風險一直存在。

然而,劉光瑩指責民進黨,他們以錯誤的方式傳播愛國主義和反中情緒。

「政府應該提高人民對軍事威脅的認知。但他們不做實際的事,卻只是空談,告訴大家要討厭中國、愛美國和日本。」她說。

今夏,美日捐贈Covid-19疫苗給台灣,接種行動正火熱展開。許多台灣人在臉書發布接種紀錄的照片,並寫下:「謝謝你,美國爸爸!」

批評人士稱,蔡英文政府強調台灣與華盛頓的關係越來越堅固,已經助長了自滿情緒。「大眾會以為我們很安全,美國愛我們,而且會在緊急危機時刻,趕來救援——這抹滅了要自立自強的動機。」劉光瑩說。

不過,台灣未能成功處理軍事威脅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政府領導不足。國民黨是中國前一任執政黨,在1949年內戰打輸後,逃往台灣,並實施了38年的戒嚴統治。

台灣民主得來不易,還創造了社會福利制度與亞洲最進步的社會,對於軍事化的社會、甚至是討論國防議題,人民實在沒有興趣。

但現在也有些嘗試,要改變如此心態。

曾任特種部隊軍官的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吳怡農,與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合作教導大眾,台灣可以如何更好抵抗中國入侵。他還為年輕人,籌辦安全和急救研習會。

「這些活動獲得上千人報名。這告訴我們,人民有意識到,我們正面臨嚴重的安全挑戰,同時相信每個人可以做得更多。」吳怡農說。

不過他的支持者仍然有限,對一些台灣人來說,有種徒勞的感覺。雖然,退休教師蔡慧君不希望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但她相信,這終究會發生。

她說:「有一天他們來了,我們還能怎麼辦?」

責任編輯:邱韞蓁

核稿編輯:林易萱